--记大荔县"郭孝义式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军
王海军原是大荔县经营粮油收购及销售,兼做农药种子化肥生意,拥有大型收割机械,年收入20多万元的 "大老板"。如今,他是大荔县平民乡严通村党支部书记。上任7年来,他一心扑在新农村建设上,把一个年人均收入600多元的穷村、上访村,改变成人均年收入4800元的新农村。被县上授予"郭孝义式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45岁的王海军,90年代生意做的很红火,是大荔县鼎鼎有名的"大老板"。2002年9月,正当他生意如日中天之时,他所在的严通村32名党员一致推选他为村党支部书记。是继续做"大老板",还是当"小村官",王海军陷入了思想交锋和犹豫中。每每看见群众生活窘迫和渴望富裕的目光,王海军最终选择了后者。 严通村是一个移民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人际关系复杂,加之耕地分配不均,多者30亩,少的只有5亩,村民纠纷不断,是大荔县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为解决矛盾纠纷,王海军上任后即深入农户走访摸底,苦口婆心地向群众讲政策,还多次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解决耕地纠纷。通过核查土地和实行地价不变,耕地三年轮流承包政策,一举解决了村民土地纠纷难题,并还清了村里拖欠两年的农业税。
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改变传统以种粮为生的现状,2003年王海军因地制宜,调整全村产业结构。号召村民利用黄河滩地丰富的资源优势种西瓜和棉花,并起早贪黑帮助群众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当年,种西瓜和棉花的农户就实现了收入翻番。如今,西瓜成了全村的主导产业,去年全村2000多亩西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3200元。2005年12月,王海军再次当选村支书,他向村民庄严承诺:放弃自己所有生意,全心全意为村民谋事,不分村里一厘地,不拿村里一分钱工资!
2006年,王海军提出"多业并举,富民兴村"的发展思路。他带头种饲草和青贮玉米,投资养猪、养牛和养羊,为群众做示范。村民夏宝来从未养过猪,一家四口在王海军资助下,当年出栏肥猪50多头,收入5万元。此举,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为解决群众筹建猪场、征地款和用电资金不足问题,王海军卖掉自己的拖拉机为群众垫付;为争取奶牛场在村里立项,他高息贷款垫付启动资金。如今,全村分别修建起猪、羊、牛养殖小区,存栏近万头(只),全村70%的养殖户户均年纯收入5000多元。2007年,王海军争取到市、县渠道改造项目,使全村灌溉有了保障,农业、果业和养殖业连年增收。2009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4800元。
当村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时,王海军又有了新的"蓝图"。通过村两委"一事一议"制度,对全村需更新的3000余棵树公开招标拍卖,将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王海军不懈努力下,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两条主巷道、18条支巷道共6.2公里全部水泥硬化,2公里电网得到改造,村里安装节能路灯64盏,栽植花木3万余棵,修建了供水塔和蓄水池,村民用上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吃苦咸水的历史……
王海军还用争取的移民扶持资金,整修衬砌渠道2.6公里,为90%的村民安装沼气池,维修教学楼,改建村两委办公场所和规范完善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妇女学校等,建起了90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广场,对农家门面实行统一改建,统一对全村19条大小巷道栽种景观树木和香花青草,实现了"三化一片林"目标,使过去严通村"脏、乱、差"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群众富裕了,村容村貌变了,村民安居乐业。5年来,严通村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和群众上访案件。农闲时,村民们成立了自乐班,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生活的热爱。上任8年,王海军起早贪黑,虽比做"老板"时还忙,但却少收入上百万元,还累计资助群众和垫付村集体资金达30多万元。 王海军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回报。严通村近年来先后被省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平安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他本人被大荔县授予"郭孝义式的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作者: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