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川省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发改、建设等部门的近300名干部组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和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多个监督检查工作组,深入项目、深入工地,及时发现并督促纠正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四川省监督检查工作组检查项目上万个,发现具体问题7300余个,督促整改纠正6000余个。他们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记者从中选取了几位监督检查者代表,介绍他们的事迹。
毛云辉:不辱使命,两昼夜查清重要信访
未见毛云辉,记者就听说了他的事迹———带领工作人员自带铺盖卷,深入偏远山村,连续奋战两昼夜查清省纪委主要领导交办的信访举报件。
毛云辉,四川省委第四巡视组组长、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市(州)组第四组组长,负责广元、宜宾、眉山、内江四市的监督检查工作。
去年3月27日晚,四川省扩监办向毛云辉传达了省纪委主要领导对一个信访举报件的批示———由工作组长带队深入认真调查,31日听取调查结果汇报。信访举报反映,广元市旺苍县万山乡星光村村组干部贪污私分救灾款物。
时间紧,任务急。毛云辉抓紧时间处理了手头工作,于29日早上7点从成都出发,12点至旺苍县城,与旺苍县纪委和驻旺苍监督检查工作组的同志于下午4点赶到万山乡政府所在地,再徒步4公里至星光村,找举报人、被举报人、部分村民谈话了解该村的救灾款物发放情况,召开村民坝坝会,给大家宣讲救灾款物和重建资金发放使用政策。离开星光村时,天已黑透。
一行人摸黑返回乡政府,在乡政府食堂简单吃点东西,然后查救灾款物发放明细表、查工作台账,总结分析白天了解的情况。
尽管已是3月底,海拔1300多米的万山乡入夜后气温骤降,没带厚衣服,毛云辉他们就把从县里带来的铺盖裹在身上继续梳理情况。
30日天一亮,毛云辉又带着监督检查工作组在乡里开展调查工作,起草修改调查报告。下午,回到旺苍县城,与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等沟通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处理意见。晚上8点,离开旺苍县城,9点到广元市,回到成都已是31日凌晨1点多。
“想到几个小时后就要给省纪委主要领导汇报调查情况,我哪睡得着。”毛云辉说。他反复把调查情况和调查报告进行了梳理和修改,直到天已放亮。
31日早上9点半,连续奋战了两昼夜的毛云辉代表工作组向省纪委主要领导汇报了调查情况,得到了省纪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看着毛云辉红红的眼睛,省纪委主要领导说:“监督检查工作,就应该深入一线,连续奋战,尽早发现问题,解决纠正问题。”
2009年,毛云辉带领的监督检查工作组接到领导批转、交办的重要信访件9件,全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调查处理。其中,毛云辉直接带组查核7件。
2009年,该组共31批次到市县区开展工作,其中毛云辉带队24次,共检查各类项目437个,查出问题167个,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189条,地方已有效整改问题142个。毛云辉去年在市县区工作101天。
在办公室道别时,记者发现毛云辉穿的是运动鞋,就说领导干部穿运动鞋上班的可不多。毛云辉笑着说,经常在基层跑,穿运动鞋习惯了,任务来了,立马就能走。
刘畅:从外行变内行,肉眼辨别3毫米误差
“这根支柱偏移了。”在一个建设工地上,刘畅指着一根3米多高的支柱,对周围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说。大家不信,因为那柱子看上去直得很。拿出专业检测工具一测,偏移3毫米。周围的人啧啧称赞,深表佩服。3毫米,是刘畅肉眼发现误差的最好水平。
刘畅经常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挑的毛病、提的整改意见都很专业,许多业主、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私下里猜测“这个人肯定是省建设厅下来的”,得知刘畅在纪委工作,他们又说“那肯定是学建筑的”。
其实,在汶川地震以前,刘畅对监督检查工作是个外行,他在部队院校学的指挥专业,毕业后到部队机关从事作战训练和部队管理,转业到省纪委后一直在干部室工作。地震后,刘畅被抽调参与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2009年4月至10月,他到阿坝州担任一个监督检查组的组长,负责马尔康、小金、若尔盖等9个县灾后恢复重建的监督检查。
“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建设工程招投标、施工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刚开始看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时,就像看天书一样。”回想起刚接触监督检查工作时的感受,刘畅如是说。
监督检查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挑毛病,如果对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不懂,不但挑不出毛病,还可能开黄腔(不了解情况、乱讲)。任务压在了刘畅肩上。怎么办?
服从命令是天职,敢啃硬骨头。军人的优秀品质让刘畅下定决心,尽快熟悉工程建设业务工作,把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他开始如饥似渴地恶补学习———找发改、建设、审计部门的同志请教,在工地上向基层监管同志、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学习,随身带着工程建设招投标、施工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他甚至请朋友介绍认识建筑企业老板,请教他们如果要“勾兑”、钻空子的话会从哪些环节入手。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去年4月至10月,刘畅查看了9个县灾后恢复重建的1000多套备案资料、所有中标单位的标书,跑了近200个工地,行程1万多公里。
去年7月,刘畅带人到若尔盖县的乡里检查工作,由于这个乡离县城太远,当天返回不了,为了多检查几个项目,他们晚上不得不到相邻的甘肃省某县住宿。8月,刘畅带人到海拔3500多米的红原县检查工作,白天跑工地,晚上回宾馆查看材料,房间里堆着好几摞半米高的资料。由于高原反应睡眠不好,刘畅索性半夜起来看资料,困了就睡会儿,醒来又看,这样整整坚持了1个星期,直到完成工作。
高原上进入冬季就停止施工。去年10月,刘畅回到省纪委,又被省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要去参与“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的课题调研,主要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的调研。省招监办的领导说:“刘畅现在绝对是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的内行。”
尽管大半年时间基本不回家,尽管高原日照晒得他经常脱皮,刘畅觉得很充实,“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过的业务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自己。”他说,还锤炼了自己深入一线、踏实工作的作风,“只有每一个人负责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从一个个项目做起,才能实现廉洁重建这个宏伟的目标。”
黄平:扎根一线,坚守基层一年半
记者联系采访黄平时,得知他今年元旦节没过完就返回了绵阳市平武县,至今未回成都。
2008年8月中旬,53岁的驻四川省林业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黄平,得知自己被组织抽调到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之一的平武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后,将86岁的母亲托付给了妻子,义无反顾地赶到地震灾区,一干就是一年半。
刚到平武县,看见灾区一条条破损的公路,一座座破碎的山体,一间间损毁的房屋,一双双受灾群众企盼的眼睛,黄平深感责任重大。
黄平带领全组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查阅救灾资金物资台账,检查救灾物资仓库,走访受灾农户核实领取救灾款物情况,听取群众对救灾款物分配监督的意见……他们很快就融入到了灾区干部群众中。
在2008年抗震救灾物资资金监督检查的日日夜夜,黄平带领乡镇工作组的同志常驻乡镇,睡在板房里,行在田间山道,吃在食堂,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省震监办,并督促当地党委政府整改纠正存在的问题,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2008年,黄平回成都4次,其中2次是回省里参加监督检查工作会议。
2009年2月,省委巡视办拟将黄平调整到离家较近的地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黄平立即向具体经办的同志发了一则“要干就在灾区干,还是留在平武县”短信。他说,能在极重灾区与干部群众一道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值!
“要做好监督检查,就必须深入项目、了解项目。”黄平摸索出了一套项目监督检查的有效方法。在平武工作组,要完成一个项目的检查,需翻阅50多份资料;对一个项目业绩的核实,至少要打三次电话查询。项目经理的学历证书、施工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一到黄平的手里,就知道真假。
2009年2月至12月,黄平所在的检查组共查阅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有关资料8150份,深入项目工地483个次,走访受灾农户3315人次,向平武县有关部门发出103份共计35万字的监督检查情况通报。
平武县纪委、监察局和有关部门先后对89家违法违规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进行了查处。截至目前,没有一个被查处的企业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一些受到处理的施工企业的负责人说:“省检查组的检查很严格,规范了企业的行为,我们服气!”
平武县县委书记在一次全县干部大会上说:“省检查组对灾后重建项目资金严格检查,是对我们干部的最大爱护。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
去年12月31日,黄平处理完一桩采购投诉后,与同组的一位同志乘车回成都过元旦,途中发生车祸,同行的同志手臂骨折,黄平头部轻伤。把受伤的同志送进医院后,黄平回到成都家里已是2010年的凌晨1点半。1月3日中午,黄平到医院看望受伤的同事,返回平武已是晚上10点半。
黄平告诉记者,他和检查组的同志正在撰写近期检查项目发现问题的通报,估计腊月二十九、三十才能回成都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