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瞎整,整出事你收不了场。我有后台,我有千佛手,你捆了我的双手,我还有九百九十八只手。”
□这几句话,等于给老领导面子了,也等于呼呼啦啦抛过去了许多封条,把他的嘴严严实实地堵上了。
□情急之下,姜增杰借助凳子一跃攀上近3米高的大墙,纵身跳下,冲向嫌疑人,追了500米后,将其抓获。
□不管多么复杂的案子,落到他手上,他抓住的就是牛鼻子,不像有的人抓的是牛尾巴,一滑就过去了。
□当检察长让他如履薄冰。路过大厅里的镜子,他认真地瞅了一瞅镜子里的自己,“当了不到两年检察长,成绩不多,眼角的皱纹却噌噌地增加。”
姜增杰在沉默地接一个电话,只是接,自己一声不吭。也不知什么电话,气氛挺凝重。从窗户照进来的阳光把他的半边脸和握着话筒的手照得有些模糊。“不行!坚决不行!”电话“啪”的一声挂了。一直侧向窗边的脸,也转了过来。他这才看见门口等着的我们。
笑容从他僵住的脸上鲜活地游了出来,“一个亲戚的电话,为案子求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眼前的姜增杰,个头不高,身材略显单薄,清瘦、白净的脸庞书生气十足,谈起自己时还略显羞涩,没有一点儿传闻中的“铁面”威严。
采访是从查办一个案子展开的。他开始了轻描淡写的叙述,仿佛说别人的事。
(一)
老宋无疑是姜增杰逮到的一条大鱼。他属于甲鱼,盖特别硬,难啃,但是盖一旦砸开,里面的内容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
2003年5月初,一封非常简单的举报信摆在了时任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的姜增杰案头。信中只有寥寥数语,被举报者老宋也只是某设计所一名普通中层。然而,多年的办案经验还是让他感到事情的不简单。
很快,初查上来了。老宋在朝阳和大连有多处房产,并且朝阳多家企业和个人向他借款,号称“宋百万”。
一个普通干部缘何富甲一方?姜增杰脑海里升起一团疑云。经请示检察长后,他果断决定从最基本的也是最繁重的查账入手,寻找突破口。
把老宋所在单位摞得像一座小山的账册拉回办公室,姜增杰带领干警仔细核对。经过三天连夜奋战,他们终于从大量的账目中排查出一条重要线索。这条线索如冬眠后的蛇,在姜增杰的眼前,慢慢蠕动起来。
姜增杰当即决定分兵三路:一组继续核实账目;二组外出取证;三组与老宋进行正面交锋。
老宋被传唤到检察院,面对办案人的讯问,以“别人嫉妒我生意做得好”、“我当领导时得罪了一些人”为由拒绝交代任何事情。
作为反贪局长,姜增杰的工作重点是把握侦查方向,制定侦查策略,掌控案件进程。但是,多年的侦查工作让他养成了冲锋在前的作风。一看办案干警碰了“钉子”,他决定亲自会会老宋。
姜增杰的大名,老宋还是知道的。坐在姜增杰面前,一向傲慢的老宋还挺规矩,但脸上含着冷笑,那笑不是浮在脸上,而是躲在眼睛深处。
“你就是‘宋百万’?”
姜增杰一问,老宋的冷笑立刻躲藏了起来。
“你生意做得不错呀,快开银行了。”
老宋的脸上不自然地抽动了一下。“做生意好怎么了,犯法吗?”他有些恼怒。
“犯不犯法,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姜增杰马上冷冰冰地回了一句。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老宋的声音里开始掺杂铁屑,有一种硌牙的感觉。“你不要瞎整,整出事你收不了场。我有后台,我有千佛手,你捆了我的双手,我还有九百九十八只手。”
姜增杰用目光狠狠地敲了老宋一下,“好吧,那就试试看吧,看看到底是你的千佛手厉害,还是法律厉害。”他知道,有时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就是相互矛盾的,越是害怕的时候,越是发出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走夜路的人,心里虽然胆怯了,脚步却故意弄出很大的动静。
和老宋简单过招后,姜增杰马上带人去搜查老宋的家。
经过仔细搜查,姜增杰在老宋书柜的几百本书里找到一个笔记本。他眼前着火似的亮了起来。
老宋的马脚暴露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借款收息的时间、数额。原来,这是“宋百万”从1995年初至2000年4月向外借款生息的清单!清单里可以看出,老宋共借给多家企业现金,本息累计高达几百万元。其中月息最高的竟然是19.8%,比同期银行利率高出几十倍!
就在这天晚上,姜增杰先后接到三位领导的电话,都是因为老宋案子的事情。其中一位领导电话中说:“增杰呀,他已经退休回家了,能放一马就放一马吧。”“如果是不牵扯案子的事,老领导有困难,我不吃不喝也要帮助,但这个案子,证据确凿,如果我答应你们,我就得进去。你们培养了我多年,能忍心让我犯错误吗?”这几句话,等于给老领导面子了,也等于呼呼啦啦抛过去了许多封条,把领导的嘴给严严实实地堵上了。
第二天,姜增杰决定趁热打铁,亲自审问老宋。他问话的方式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他的话就像是一只多头的听诊器,这里敲一下,那里敲一下,看似无意,实则句句敲在老宋的心坎上。
“老宋,能高利息给我弄点钱吗?”“没问题。但你得等我出去。”
“老宋,先谢谢你呀。不过,你的利息也太高了吧,竟然有19.8%的。你也太黑了。”
……
这样的问话出其不意,单刀直入。老宋喉头滚了滚,一时答不上。
看看这个吧。姜增杰把老宋藏在家里的那个笔记本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时,老宋哆哆嗦嗦抬起头,看见姜增杰的脸上风云突变,眼前的一汪笑容,正在聚拢,很快变成一块冰……
老宋的心理立刻坍塌了,像是被推倒的一面墙。“我工作期间,有些单位给的设计费没有入账,我自己也舍不得花,就借给其他单位和朋友,收利息……”他开始竹筒倒豆般地交代。
不管多么复杂的案子,落到姜增杰手上,他抓住的就是牛鼻子,不像有的人抓的是牛尾巴,一滑就过去了。
(二)
外面下雨了,一时风雨声大作,窗外的树枝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电闪雷鸣中,姜增杰看到一个矫捷的身影,跳过花园的栅栏,爬上楼,推开窗户,手持寒光闪闪的尖刀翻进了儿子的房间……他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他要大声地叫,却根本发不出声音。猛地,他被推醒了。
“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吗?”爱人关心地问。
“没什么,做了个梦。”他知道刚才自己是在做梦。
怕爱人担心,姜增杰没把梦的内容告诉她。他想到了白天接到的一个电话:“你是姜增杰吗?告诉你,再查,小心你的狗腿被打断,脑袋落地。”
“老子也不是吓大的!”扔下一句粗话,他把电话狠狠地挂了。这样的事见多了,他一年要经历十回八回。
其实,姜增杰知道,他们是针对院里正在查办的一个渎职窝案来的。对这个案子,他没有任何犹豫和顾虑,顶住恐吓和各种说情风,调动院里精兵强将,摸爬滚打7个昼夜,掀开了层层黑幕,将3个侵害老百姓利益的罪犯送进了铁窗。
有时候,爱人也劝姜增杰不要挖洞寻蛇打,“辽宁也不就你会办案子。你不妨去抓抓牛尾巴。牛是多么憨厚的东西啊,可嘴渴了,肚子饿了,也会去啃几口地里的青苗。你揪一下它的尾巴就行了,要么你在它的屁股上抽几下。你别死死揪住它的牛鼻子不放。”
揪牛尾巴容易被踢着。姜增杰和爱人调侃。
渐渐地,当地的老百姓发现,身边一个个腐败分子被姜增杰揪了出来:收受1.5万元的贿赂给农民购进数十头病牛的赵某;挪用农村储户存款45万余元的李某和任某;紧接着围绕扶贫资金,查出受贿、挪用公款案4件4人;围绕水库移民资金,查出贪污、受贿案2件2人;围绕乱批林木砍伐证,查出林业局父子俩受贿案……
一位拿回扶贫款的老人握住姜增杰的手说:“有你们这样的检察官给我们‘看家’,我们的生活有希望了。”
我在朝阳市检察院报给省检察院的一个事迹材料上看到,近几年,姜增杰查办的案件有110多件,没有一个案件出过纰漏,没有一个案件因为认定事实有误而不起诉。
我想,他肯定没被牛“踢”着过。
(三)
拂晓,姜增杰经常站在阳台上,凝视着黎明前的天空。住对面楼同事的妻子问丈夫:“你说增杰天天起大早,在那掐腰站着干啥?练气功吗?”“想事呗。”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姜广已对他再了解不过了。
每天早起,是姜增杰多年养成的习惯。从他当科长、反贪局长、副检察长到检察长,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他都习惯早起“备课”,把一天甚至一周的工作搁脑海里筛几遍。这可能和他的师范教育、三年教师经历有关吧。
1988年,姜增杰踏上教师岗位,三年后来到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经济科。
很多人说,姜增杰是靠查办反贪案子“起家”的。突出的业务工作也让他获得了“辽宁省十大优秀青年”、“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等诸多荣誉。踩着这些荣誉,他一步步走上单位的领导岗位。
2005年,他从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职位上交流到北票市检察院。三年后,姜增杰当选北票市检察院检察长。
其实,他不光办案子有一套,抓班子带队伍也毫不逊色。
当上“一把手”后,姜增杰针对北票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有效的制度、措施不少,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带班制度”。
他这个制度实际就是“放权”。带班制度规定,每月由一位班子成员带班当值,行使一个检察长的权力,然后在月末全院干警大会上,进行工作总结。
带班制度一开始实行,就刮起了一团旋风。以前有的班子成员因为年龄或其他原因,工作并不积极,能躲开的就不揽着,躲不掉的,就像老黄牛一样慢悠悠地推着干。可带班制度推出来就不一样了。放权给他,让他去发挥,不仅是相信他,也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因此,他首先得让自己分管的工作冒尖,此外其他各项工作还得抓好。
“放权”,放出了一块新天地。
看到院里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姜增杰心里乐开了花。其实,“放权”,并不是他当甩手掌柜,背后很多难缠的事都是他冲上去顶着或者化解开。这里面的枝枝叶叶,他不曾去说。
别看北票市检察院的基础并不好,可姜增杰短时间内把它打造成了一列动车。2008年,北票市检察院一跃成为辽宁省先进检察院,该院控告申诉科被评为“全国优秀接待窗口”。
“当检察长,我如履薄冰。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很大,容不得一丝马虎,”路过大厅里的镜子,姜增杰认真地瞅了一瞅镜子里的自己,“当了不到两年检察长,成绩不多,眼角的皱纹却噌噌地增加。”
(四)
“充满朝气、业务精湛、为人谦和、公正廉洁”,这16个字是我采访几天来试图对姜增杰的概括。不过,有人给我补充,说还应该加上“铮铮铁骨”4个字。
北票市检察院反贪局的张局长对我讲了两个小故事。
几年前的一天,姜增杰带领反贪局几个干警去抓一名犯罪嫌疑人。嫌疑人躲在一个停工的工厂里。等姜增杰带队在工厂宿舍搜查时,嫌疑人悄悄溜出了大门。门“咣当”一响,有干警看到嫌疑人溜了,他们赶紧追。可一推门,大门被嫌疑人反锁了。情急之下,姜增杰借助凳子一跃攀上近3米高的大墙,纵身跳下,冲向嫌疑人,追了500米后,将其抓获。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很有意思。之所以讲出来,是希望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姜增杰。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当时姜增杰任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经济科科长。寒冬的一个夜晚,他带领几个干警连夜去沈阳调取证据。天寒地冻,夜晚视线不好,再加上路面结冰,快行驶到阜新市的时候,姜增杰听到“嘭”的一声巨响,警车一下子撞到了公路旁的山岩上。短暂的两分钟后,姜增杰意识到发生车祸了。坐在后座的他奋力拉开车门,冲下车。司机和另一个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干警没有反应,昏迷了。姜增杰顾不上身上的疼痛,把受伤的同志送到医院,他又带人外出办案了。第三天他回到家疼得睡不着觉,夜里直哼哼。他爱人非常生气地说:“毛病!怎么你现在哼哼起来了,你不睡,人家还不睡吗?”这时的姜增杰才告诉她:“这次办案中出车祸了。”爱人一听车祸吓了一跳,忙追问他怎么回事。姜增杰给她讲起发生车祸的经过。当撩起丈夫的衬衣,发现丈夫胸部红一块紫一块,高高肿起时,爱人心疼得直落泪。第二天,爱人早早起床,领着姜增杰到医院检查。经检查,他的三根肋骨断裂。
但,硬汉也有肝肠寸断的时候。2006年6月的一天,家里来电话告诉姜增杰,年迈的父亲病重,梦中不时念叨他的名字,希望他回去。几十公里的路,并不算远。当时,反贪局的一个案子正处于攻坚阶段,全局干警都在加班加点,铆足了劲要在两天内拿下案子。是回家看望父亲,还是坚守工作岗位?姜增杰的心在滴血。父亲一生经历坎坷,艰难岁月里父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五人拉扯成人。如今老人弥留之际,最后只想看一眼自己的小儿子。
他长久地捏住话筒,直到没了声音仍在捏着。他的目光穿过对面的墙壁,分明看见了老父亲遗憾地闭上了眼睛……
大片的水雾漫上了他的眼睛,那些水雾很快凝成水珠。
他把两只手交叉着覆盖住脸面,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去,顿了顿,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说:“走,去沈阳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