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杨竹芳在昆明第19中学读高三,那年全国“严打”,公判大会在学校操场举行。“我有个同学的爸爸当时是检察官,看到他站在主席台上,感觉他就是正义的化身,让我肃然起敬。”
一年后,杨竹芳如愿考上了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女检察官。
21年来,杨竹芳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威胁,她铁骨铮铮;面对自己所爱的人,她柔情似水。她用无悔的青春,履行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当一个合格的检察官!”
面对威胁毫不畏缩
“我在社会上是很有地位的,如果你整不下我来,老子一出去就要你的命。”2005年,一个涉嫌强奸女工的印刷厂老板指着杨竹芳的鼻子叫嚣。
“我记得你鼻子下的这颗痣,我也记得你儿子的样子,你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小心点。”2000年,一个抢劫出租车的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赤裸裸地威胁。
事后,有同事问她:“你真的一点都不害怕?”杨竹芳淡淡一笑:“我身后有法律,有老百姓,他们不敢。”
“只要我们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中也会装着我们。”杨竹芳常这么说。长期盘踞在昆明宋旗营的“黑老大”蒋家田等15人被批捕后,许多长期受到这个黑恶团伙欺压的市民放着鞭炮给检察院送来锦旗。
一次,杨竹芳到单位附近的修鞋摊修鞋。鞋子修好后,师傅坚决不收一分钱。他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你了,你帮助了很多人,这就算我帮你一个小忙吧。”
不久前,3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来到西山区检察院申诉,点名要见杨竹芳。一见面,老人们就说:“我们就是冲着你来的,我们在电视里见过你,你会为我们老百姓讲话,为我们办事,我们相信你。”
这些小事,深深触动了杨竹芳。“在老百姓心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守护神,面对他们的重托,我怎么能畏缩,怎么能胆怯?!”
面对亲人柔情似水
其实,要说一点都不怕,那是假的。有两次,杨竹芳真的怕了。
杨竹芳的丈夫段建明,是徐霞客中心学校的老师。2008年4月5日,段老师在家门口被建筑垃圾绊倒,撞上花坛边沿,肋骨断了4根。出院没几天,又不幸遭遇车祸,严重失血,医院连下两次病危通知书……
西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一科的张丽云记得,那天自己赶到医院时,看到杨竹芳蹲在手术室外,背靠在墙角,浑身上下筛糠似地发抖。医生拿来病危通知书找杨竹芳签字,整整两分钟,她手中的笔尖不停颤抖,始终落不下去,鼻涕眼泪都落在纸上。
丈夫住院的日子,杨竹芳正在提前介入一起案件,只在手术当天请了一天假。丈夫出院在家休养期间,她每天早上6时起床,为丈夫做好早饭和午饭,放在微波炉旁边。
“他的伤恢复得很慢,情绪也很低落,有时也会发火。那段时间我真是快崩溃了。”杨竹芳说。
如今,段建明已经可以下地了,但还得拄着拐杖,右腿上密密麻麻爬着蜈蚣一样的手术伤疤。每天晚上,不管多累,杨竹芳都坚持为丈夫按摩伤腿,扶他站着“练腿力”,“医生说,多站站有助于恢复。”
还有一次“闯鬼门关”的经历,也让她很后怕。2003年5月21日晚上,杨竹芳提前介入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返回的路上,一个司机酒后驾驶大货车逆行向她开的警车撞过来,警车被撞得面目全非,经过40多分钟抢救,119才把她从变形的车里救出来。
“卡在驾驶室里的时候,我在想,万一我倒下,我的丈夫、儿子怎么办?”因为脑震荡、全身软组织挫伤,杨竹芳被送进医院,可想到手头还有3件案子即将超时限,只住了3天,她就悄悄办理了出院手续。
最愧对的人是儿子
“妈妈在工作的时候面对多大的问题都能沉得住气,但在我的面前,有时却会表现出惊慌失措。”18岁的段垚鹏,在昆明电力学校读中专。
今年刚开学的时候,段垚鹏在学校里与同学打闹时不小心被一根细钢筋插进了小腿,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他悄悄去学校医务所简单包扎了一下。谁知道刚进家门,就露出了破绽。
“怎么走路一瘸一拐的?”得知儿子受了伤,杨竹芳跑过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医生有没有给你打破伤风针?不行!明天你放学后我还是再带你去医院看看。”看到儿子的伤口很深,杨竹芳急得都快哭了。
其实,获得了那么多荣誉之后,杨竹芳最心存愧疚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杨竹芳工作太忙,经常加班,儿子从小就学会了独立生活。小学一年级时,儿子就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服。初中时,儿子在一所离家很远的重点中学读书,要转两次车才能到学校,一天来回要花近4个小时在路上,这也很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和身体。
“他常说,妈妈,你能不能给我转一个离家近的学校,让我多睡20分钟。我听了很难过,他每天6点就必须起床,在公交车上吃一点糕点,经常在车上睡过站。”
含着泪,杨竹芳把孩子从重点中学转到了一所离家近一点的普通学校。后来,段垚鹏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选择了读中专。这件事,让杨竹芳很长时间难以释怀,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长期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和公安机关打交道,养成了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的强硬作风,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训斥儿子。要求和期望太高,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从此以后,杨竹芳试着用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处,给儿子买最喜欢的玩具枪,和他一起玩;儿子也慢慢愿意和她谈心了,谈生活、谈烦恼,甚至谈在学校里喜欢的女孩子。
坐下来的时候,有一只水杯,她总是不离手。这是只粉红色的水杯,上面有条卡通小狗,很可爱。“我儿子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那一刻,杨竹芳的眼神饱含温柔。
最温馨的感受在家中
在家中接受采访的那个下午,是难得的全家团聚的日子。段垚鹏在房间里玩网络游戏,杨竹芳给我们拿茶叶和糕点的时候,每次经过书房,总要看一眼儿子。
段建明坐在沙发上陪着我们聊天。“我们是1989年认识的,第一眼就看中了。”老段说,看上的就是杨竹芳的“朴实”。
他俩的性格恰好互补,杨竹芳有些急躁;段建明活泼开朗,做事慢悠悠的。
生活中,杨竹芳总是把检察官的一些职业习惯带回家。认真、严谨、踏实——这已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时吃过晚饭,我说不想动了,把碗留到明天洗吧。她说不行,今日事就得今日毕。”“只要有时间,菜都是我来洗,他干的活我看不上,韭菜不能一大把地搓,要一片一片摘着洗。”夫妻俩相互数落着,却有一种别样的甜蜜。
“她太不容易了。上次我妈病危住院,大小便失禁,她为老人换洗衣裤,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她们是母女、我是女婿。”说话时,老段一直抚摸着左手上的那枚铂金戒指,那是去年爱人送他的生日礼物。“老夫老妻的,还搞这些浪漫。”他憨厚地笑着,看着妻子。
在他眼里,妻子身上没有那么多的荣誉光环,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一个对工作和家庭同样尽责的女人:她人到中年,身体透支厉害,病痛也越来越多。
段建明说,杨竹芳喜欢唱歌,用的是民族唱法,唱的却是很新的流行歌曲,她最喜欢的歌手有周杰伦、王力宏和周传雄。
在我们的要求下,杨竹芳唱起了周传雄的《花香》。
“记忆是阵阵花香,我们说好谁都不能忘,守着黑夜的阳光,难过却假装坚强,等待的日子里,你比我勇敢;你的温柔是阳光,把我的未来填满,风吹起花的香味就像你的爱……”
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以后,杨竹芳已经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又把另一些东西看得很重。
“人的生命相当脆弱,健康平安地活着,和家人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那就是最幸福的。”(记者 谢炜 季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