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周口市纪委书记杨正超(左)在接待当地来访群众。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苏影) 千年之前,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一位铁面无私、为民伸冤、为官清廉的"包青天";千年之后,在包拯怒斩曹国舅的周口(古称陈州),又涌现出一位"活老包"--河南省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正超。 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余年,走到哪儿就在哪儿掀起"廉政风暴";他组建了河南第一个下访工作队;他写的《民情日记》对于一个纪委书记来说显得"另类"……。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百姓青天"、"为民书记"、"人民公仆",网友们又因他办案的超力度和超速度,呢称他为"超哥"。在他办公室的三面墙上,挂着40多面百姓送的锦旗--"一身浩然气,两袖清廉风"、"共产党的忠诚卫士,老百姓的头上青天"…… 对待腐败分子,不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不管背景多深都要一管到底,绝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资料照片:杨正超在办公室
2008年9月,杨正超顶着各种荣誉的光环走马上任周口。这位纪委书记到底能不能真反腐?有多大能力反腐?在周口当地的网络论坛上,出现了种种质疑和猜测的声音。杨正超一边熟悉情况,一边"抛"出了出人意料的"第一板斧"--他通过当地的"中华龙都网"发表了《致广大网友的一封信》,请网友监督他的工作,并承诺对任何腐败分子、对任何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都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随后,周口就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杨正超没有让周口1000多万人民失望,一年多来,周口市纪委查处案件1200多起,党政纪处分1200多人。 真的有"活包公"吗?这位"活包公"什么样?记者初次见到杨正超,他额头和眼角上的两块青紫的瘀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而从这两块瘀伤,引出一段办案的故事。 2009年11月初,河南省纪委转来案件线索,商水县委书记张某、周口市财政局长赵某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两个人都是正处级干部,位置又非常重要,查,周口官场又是一场"地震";不查,对党和人民怎么交代?11月27日,困惑了一天的杨正超下楼时,还在思索着这些问题,突然眼前一黑,脚一踩空,从楼梯上栽了下去。刹那间,他的头上鲜血直流,然而,他却忍着痛,让司机找了一个医院进行治疗。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他对单位的人说去郑州开会了。到医院,他脸上缝了十几针,头部出现严重的脑震荡。可他躺在病床上,还不忘办案的事。就在小小的病房里,杨正超果断决策、科学运筹,用电话指挥查办案件,相继查处了商水县委书记张某、周口市财政局长赵某。 查办案件时的苦累、伤痛,杨正超都觉得无所谓,最让他觉得喘不过气的是那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和各种各样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人无处可逃。每办一次案,心灵都要经历一次煎熬。他悲伤过,苦恼过,也愤怒过,还打过退堂鼓,但是他说:"有党、各级领导的支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我战胜各种困难的源泉。" 杨正超说,查案时有人说情正常,没有人说情倒不正常了。但我从来没有怕过有后台的人,我总是希望那些贪官把后台搬到前台,大家较量一下。我犯法了,我自己走进监狱。你犯法了,也不要用后台吓我。你吓不住我,大不了我这个纪委书记不干了。 2009年7月24日至9月11日,杨正超查办太康县原县长范某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范某和杨正超是老乡,都在驻马店任过职,又曾在杨正超的老家新蔡任职,和杨正超的老领导、老同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情者接连不断,手机几乎被打爆,杨正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他说:"不是我不想帮他,而是我不能帮,这一帮不知有多少老百姓要遭殃,不知有多少国家财产要受到损失,人民群众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就要尽职。"杨正超咬牙坚持,千斤重担一人担,明确表态"所有压力我来挡,你们只管查好案"。最终,周口市纪委只用了45天就将范某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杨正超也在这个案子办结之后,再一次叫响了"铁面青天"的威名。 杨正超说:"压力归压力,困难归困难,纪委书记的职责告诉我,对待腐败分子,不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不管背景多深都要一管到底,绝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