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黑龙江农垦总局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徐元林
60多名从没去过北京、没有坐过飞机的农民自费乘飞机赶往北京,跪求医生“如果能治好主任的病,我们愿意倾其所有。我们100多个农户,每家拿1万元就是100多万元。”当徐元林被转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时,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向医生表达了他们的心愿。
徐元林,生前系黑龙江农垦总局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曾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将一个贫穷落后的管理区,建设成为和谐的先进单位。在他的带领下,第二管理区的粮食总产由8000吨提高到5.7万吨,总产值由1053万元提高到1.12亿元,人均收入由4000元提高到1.2万元。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01年,徐元林任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时,那里还是该农场最落后的单位,农业基础薄弱,全区粮食平均单产只有400公斤左右,农户多数亏损挂账,很多外来水稻户一贫如洗。
上任伊始,徐元林就一头扎到农田里,用双脚丈量全管理区12万亩耕地,记下哪块地势低洼需要修水利,哪块地号没路需要通上田间道路,谋划了以“兴修水利,以稻治涝”改变管理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发展思路。他带领干部群众兴修水利,从开春干到封冻,将9万亩“涝洼塘”改造成水渠工程协调配套、排灌畅通的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提高200多公斤,成为全场粮食单产最高的单位,仅增产一项每年就为水稻户增收3000多万元。
经过8年的努力,徐元林带领群众彻底改变了第二管理区贫穷落后的面貌,180户职工和农户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路,如今,许多农户家中存款都达到四五十万元,有的成为百万元户。
惦记百姓安危冷暖
“老百姓的事情就是天,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在他们最需要关心帮助的时候去关心帮助他们。”徐元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管理区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因为销售、保管水稻和看守机井、房舍,每年都有一部分农户在地号里过冬。为此,每年入冬前,徐元林都要一家一家地走,一户一户地看,每一家的基本情况,有多少老人、孩子,徐元林都详细登记造册,并给每一户留下联系电话。
2008年春耕,徐元林在走访农户时发现,一些农户对农场制定的农时措施标准有意见。他主持召开春播抽水泡田动员会,对大伙儿说:“农场定的农时措施标准经过实践检验是科学的,是符合农场气候条件的,请大家相信农场,相信我老徐。大家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老徐肯定帮助你们解决。”这年春天,徐元林还为群众筹措了价值300多万元的生产资料。老百姓心气顺干劲足,第二管理区的水田地在“五一”前全部整完,又是全场第一!
鞠躬尽瘁为农户
2007年8月,第二管理区突然遭受一场特大暴雨袭击,徐元林家种的200多亩大豆地也淹在水里了。他带领儿子冒雨赶到地里,从上游农户的地放水,几乎忙了一整天,多数农户地里的水排出去了,而自家的地成了泄洪区,那年他家的大豆亩产才50多公斤。
徐元林把自己家多年积攒下来的50万元无偿给百姓作为生产流动资金。妻子马婷兰说:“家里的存折,每到开春他就拿走,到年底他再拿回来,这么多年来就这样倒来倒去的。”
徐元林每年从开春起,就工作、吃住在管理区,一直到冬天农户售完粮才回家住,第二管理区离场部只有12.5公里,但妻子有时好几个月都看不到他的身影。就连他吃的药,都是由妻子买好一大包送过去。
徐元林多年前就经常肚子痛,但都因为工作忙没有去检查,疼了就吃镇痛片和消炎药顶着,疼厉害了就趴在热炕上烙一会儿。看到他疼得咬牙流汗痛苦的样子,大伙多次劝他到大医院好好看看,可他总是说:现在太忙了,等忙完了这阵儿再说吧。
等到大棚育完苗,等到水稻插完秧,等到夏管结束了,等到秋收卖完粮……这一等就是三四年。今年3月4日,他晕倒在去查看农户育秧大棚的路上,被送到哈尔滨诊治,确诊为晚期“恶性间脾细胞癌”。3月24日,徐元林被转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
2009年5月1日,北大荒人民的好儿子徐元林,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年5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