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明刚
杨明刚同志2006年7月担任桂平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五年来,积极投身于纪检监察事业,矢志不渝地战斗在反腐倡廉工作的前沿阵地,恪尽职守、勤政务实,用清风正气树立起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他的带领下,桂平市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07年、2009年度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度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度获广西贵港市纪检监察目标管理责任制特等奖荣誉(其中2007年度获一等奖)。杨明刚本人多次被贵港市授予“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从2007年以来年度考核都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严查案件扬正义
从严从快查办案件。他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决查办案件,有力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及人民群众的权益。注重创新基层办案机制。健全基层办案规范化管理、基层办案联查联审工作运行、基层办案考核三大机制,出台《桂平市纪检监察机关基层办案考核办法》,《桂平市纪委监察局基层办案督办督查制度》、《桂平市纪检监察机关基层办案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反腐倡廉案件查办制度体系。每年选取一些重点区域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剖析,起到查结一处,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有利于系统性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警示、教育和治本作用;在查办案件的时候,他和同志们一起吃盒饭、一起值守、一起分享突破案件的喜悦。
2007年,大力查处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在规定期限内,全市共有88名干部11个单位主动讲清问题,退出违纪款28.4万元;2008年,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查处,集中查办了10起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2009年,对某镇中心小学及其18所村小学虚开发票套取教育经费进行查处;2010年,对某镇7个村共10名村干部虚报冒领民政资金案进行查处,并在全市进行了专题剖析,对广大“村官”起到深刻教育作用。据统计,五年来,委局立查案件144件15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4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36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7人,共追缴违纪金额248.3万元,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740多万元,所查办的案件无一申诉,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狠抓建设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对中央投资扩大内需资金监管、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亲自草拟了《桂平市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建设问责制》,还把廉洁项目建设纳入党风廉政考核内容。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先后组织了10多次全面检查和定期与不定期的重点督查,全市共清查项目283项,共查找问题110个,并进行整改。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治。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仅2006年,获取商业贿赂案件线索76条,立查商业贿赂案件19件19人,涉案金额113.8万元,并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70多项。
“五大创新”增活力
制度创新,挖掘干部工作“潜力”。一是注重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文字综合能力、案件查办能力和组织能力三项基本技能训练,不断增强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和赶超意识。他将“三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巧妙地融进每一项具体工作,精心指导,每年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业务测试,强化技能“学成”效果。二是注重完善队伍建设制度。着力打造“六支力量”:(1)创建农村工作室。农村工作室从2009年筹建,2010年实现了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三到位并正式运行,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2)充实乡镇纪委机构,强化干部队伍力量。(3)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协会,统筹社会优势力量。(4)组建党风廉政监督队伍,增强社会监督力量。(5)配置村街(社区)纪检小组,补充基层协助力量。(6)健全村级廉政理事会,激活新农村建设引导力量。
“融合”创新,形成“高效交叉”火力。“人少任务多”是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杨明刚书记采取“融合”的创新措施,整合力量,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搭建了党风廉政建设(整合党风、宣教、农廉办)、行政监察工作(整合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扩大内需督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办)、纠风工作(整合纠风室、纠风办)、案件查办工作(信访、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四个工作平台,纠正了原来各自为战,合力不强,工作难于深入开展的状况。这些平台的建设,形成“高效交叉”的工作“火力”,使工作任务清晰明确,工作机制高效运行,有限的工作力量得到最佳整合,效果达到“最大化”。
科技创新,“激活”技术反腐作用。注重科技反腐的作用。开通了电子化、网络化监管平台,对中央投资扩大内需资金、电子行政效能监察全面实现“阳光”操作。建立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建立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创建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积极推进民生资金电子监察工作,力争实现电子监察强农惠农资金。
“品牌”创新,打造纠风工作亮点。坚持打造“纠风品牌”。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主题鲜明的大型户外活动,开展了“支农惠农促发展,阳光热线进瑶乡”、“科学发展系民生,阳光热线敬老行”、“‘安教工程’惠百姓,‘阳光热线’尊师行”等户外活动。每期“阳光热线”都精选群众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在报刊上刊登,年底前将全年上线部门问答内容汇编成册并免费赠阅。五年来,共举办阳光热线室内直播215期,开展阳光热线户外活动38场(次),为群众解决问题780个。
“党廉”创新,营造浓厚廉政风气。抓好“活动”、“平台”、“团队”促党风廉政工作。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为推动桂平重大项目建设作贡献”、“改进作风葆本色,廉洁从政履本职”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深化干部思想建设;抓好“大宣教”平台,成立市乡两级廉政教育中心,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都开展干部“考廉”活动,对廉洁自律相关知识进行测试;抓好“团队”创佳绩。经常亲自审阅、修改,并以身作则撰写调研文章、理论文章、纪检监察信息及网评等,为党风廉政宣传作出积极努力。近年来,共撰写了210多篇文章。把文字综合能力强的干部整合成为“研讨团队”。在其带领下,近五年,桂平市在地级市以上媒体发表的新闻、信息、网评等纪检监察方面的文章共2530多篇,仅2010年就有1500多篇,名列全区的前沿。
服务中心顾大局
杨明刚书记注重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服务于工作大局,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和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和经济环境。五年来,经常深入联系项目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深入各项目建设现场督查,有力地促进项目建设,快速、安全、廉洁开展。总之,党委、政府的每一项重点工作部署之后,他都主动组织监督力量及时跟上。近年来,共开展行政执法监察180多项,监督检查单位820多个(次),在执法中发现和纠正或建议整改问题200多个(次),保证了政令畅通。如由于各种原因,桂平市2005、2006年度22个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长期停工。他决心办好这件关乎群众利益的实事,于2010年3月亲自组织专项工作调查组,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款项来往、停工原因等开展专项核查工作,并带队深入项目工地调研,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仅用了20天时间,就促使危房工程项目全面复工。
守纪筑牢“廉政堤”
原则面前讲正气、讲大局、讲党性。在办案的过程中,违纪违法者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人情网,有人来说情,也有人以金钱利诱。2009年,在查处某部门领导挪用支农惠农资金时,有一老同学电话求情,但杨明刚书记不为所动,他说:“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不管什么人来求情,我都坚持原则和底线。”
在工作中体现人性化。带头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生活简朴,倡导节约从紧,戒除铺张浪费,成为全市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能够做到重要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提交集体讨论,强调公开、公正、公心、公平,鼓励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桂平市纪委办公室主任小莫这样评价:“杨书记是个有魄力、有干劲的领导,做事公平公正公开,工作上争创一流,用人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真心关爱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任期五年来,委局班子发现和推荐了一批年轻干部,委局纪检监察机关许多干部得到了提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