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的湖南省沅陵县,说起钟吉兆,大家无不交口称赞。他无论当组织委员、党委书记,还是县委办副主任,都能做到以身作则,自警自律。廉洁奉公,已铭刻在他人生轨迹上,印在广大干部群众心底。
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1998年9月5日,钟吉兆临危受命,就任该县荔枝溪乡党委书记。其时,可谓困难重重。乡中心小学,门窗东倒西歪,油漆剥落,面对这种落后的教学环境,教职员工精神不振,人心涣散。钟吉兆发动各方力量,明确提出:筹措资金,新修一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以责任书的形式确立下来;还作出“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不结党营私”的公开承诺。
他常说:“群众利益最敏感,关注的人多,但只要秉公办事,宁可得罪人,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他首先同乡党委成员统一思想认识,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1995年12月的一天,钟吉兆领着几名驻村干部在该乡15公里外的半山坡上化溪村斗木湾组调解一起山林权属纠纷之时,获知年过七旬的父亲去世的消息,这位坚强的汉子泪流满面,硬是坚守岗位,强忍悲痛。待问题解决了,已是凌晨1时30分,才匆匆赶回家,料理父亲的丧事。
一天,当获知清捷河村舒代汉家,因妻子痴呆残疾,家庭十分贫窘,两个女儿面临辍学的情况后,钟吉兆立即把舒代汉家作为自己的对口帮扶户,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0元钱,送给舒代汉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及两个女儿的学费……
在钟吉兆任荔枝溪乡党委书记期间,全乡引进资金500多万元,上项目20个,乡财政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农民人平纯收入突破1000元,计划生育工作被市、县评为“先进单位”,“市红旗单位”,乡计生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协会”等荣誉称号,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心中有个“硬杠杠”
在对待吃请方面,钟吉兆心目中有个“硬杠杠”:工作不努力的人请他不去,求他办事的人请他也不去。
2003年1月12日,他出任沅陵县委办副主任、县机关事委会主任,钟吉兆深知县委政府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人,尤其是领头人。他上任第二天就选择了龙兴讲寺到原党校路面整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当即深入现场勘察了解,伏案起草向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报告,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将该路段道路路面硬化、亮化工程列入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投入资金50多万元,通过紧张的为期90天努力,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分管后勤服务工作,求他办事的人很多。2008年秋,对机关1—2栋和15栋宿舍楼下水道进行改造及安装避雷设施时,一位包工头提着丰厚的礼品找到他家,要求承包这个项目,被他坚决回绝。工程具体事项请到办公室谈,由集体研究决定。他说:“党和人民赋予我的权力,并不是为我自己谋私利,而是为党和人民尽责任。”
局长钟吉兆重视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出台了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等51项后勤规章制度,着力打造“民情在一线了解、民忧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交融、干部在一线考评”的“一线工作法”。同时,在全局开展了“三个想一想”(想一想下岗职工谋生难,想一想外出打工挣钱难,想一想进全额拨款单位难)和“三个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思想教育活动,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同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依据,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突出抓好节电、节水、节油、健全工作网络,强化监督管理,突出宣传教育,厉行节约,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本着“科学规范、切合实际、量化指标、目标管理、经济合理、有效节能”的原则,拟定了《2011年公共机构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与全县各乡(镇)、县直机关各单位108个单位签订了责任书,2010年1月至12月,全县公共机构节水1636475.5吨、下降了5.65%,节电6980084.6千瓦时、下降了5.52%,节油1730000.3升、下降了5.6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在县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下,成功地确定了14家住宿宾馆(酒家)、40家餐饮酒店和5家农家乐为定点公务接待单位。3年来,该局出色完成了3644项采购任务,采购资金达11623万元,为县财政与采购单位节约资金1160多万元,节支率达10%,并实现了“零投诉”。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致力于打造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文明和谐机关。筹集资金5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集绿化、休闲、停车于一体的虎溪综合广场和将原政府车库改造成了占地4200多平方米县内一流的园林式“锦绣花园”和音乐喷泉;修复房屋渗漏75处12000平方米,疏通化粪池95口、下水管堵塞2100米,供水改造408米,新植“四季桂”树苗6000多株、草坪7500平方米。
天大的困难也想法解决
钟吉兆常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群众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法去解决。”几年来,在边远的原舒溪口的舒溪口村、盘古乡的三洲村,在贫困农家,随处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
他帮扶的该县盘古乡三洲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集体经济上不去,计划生育工作落后,交通条件极差,人畜饮水困难。钟吉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到三洲村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和村干部的意见,建议、与乡、村干部一起制定安龙头发展经济的措施和办法,并协调筹集资金30多万元,用于该村道路的建设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