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长者、师长,他不仅是我尊敬和爱戴的领导,而且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就是从湖南省人大退休的老共产党员傅学俭。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尊称傅老。这种称谓,不仅仅是关乎年龄,更多的是因为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
人的一生中,往往会被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影响和感染,而真正让人发自内心钦佩和感动的人却并不太多。最让人感动的,往往是那些给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照亮前路、鼓励前行的人。有时候,一次善意的提醒、一声轻声的叮咛、一个关怀的拥抱都会给人以莫大的力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最近的,正是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往往有很多身边的普通人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反而没有发觉。
虽然不敢妄下推论,一个共产党员怎样才算达到优秀的标准,但我敢肯定傅老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用“优秀的共产党员”来概括他最贴切不过,他完全配得上优秀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熟悉他的人,只要一提到“傅学俭”三个字,都赞不绝口。《半月谈》对他进行专访,称他是湖南的“官场”奇人。虽然他已76岁高龄,淡出官场,但却比退休前、比很多在职官员还要忙得不可开交。
他至今已有50多年党龄。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无怨无悔地坚守,展现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执着与忠诚。他正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我是共产党员,我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不为人民说话就愧对党和人民”
“不为人民说话就愧对党和人民。共产党员如果不紧密联系群众,共产党就没有任务了。”多年来,他提笔写给中央和省市党政领导的调研报告数不胜数,连他自己都不记清到底给各级党政机关“上书”过多少次了。他坚持为民上书几十年,屡屡上书中央,尽忧党忧国之心。他为官多年,一直崇尚廉洁,痛恨腐败,以忧党忧国,敢讲真话,勇进诤言著称。
1991年7月他就执政党“惩治腐败,取信于民”提出四点建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传阅,并回复,感谢他“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精神”。1993年,他给中央纪委写信,反映一些官员把小车加挂军警等牌照,损害党政机关形象。中央纪委、监察部办公厅转发他的相关建议……
1998年,他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己所写的调查报告、批评意见和建议等,汇成《盛世诤言》一书,并声明:“出版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是在以百姓之言,尽党员忧党忧国之心。”这本书反复重印,被认为是一本讲真话的奇书。
经过几十年的思考,2009年3月,他就“执政党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主体形式的思考与建设”致信胡锦涛总书记,总书记高度重视,当即批示,请习近平、贺国强等领导认真研究,并正式回复感谢他……
上书与下乡是他一直坚持的两项事业。为了解真实情况,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他经常避开官员陪同,直接到农民、工人中间去暗访。1998年,他到湘南农村调查时,发现“文革”期间修建欧阳海水库造成大批移民30年来承受着巨大痛苦,虽然各级领导先后有过数十次批示,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他立即写了一封《一份官僚主义的“备忘录”》——他以尖锐的笔调揭露了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引用省委领导一句话直击相关责任部门:“良心不受到谴责吗?民心能平吗?天理能容吗?”这份报告当即被新任省委书记批示,一位副省长督办,29天时间解决了拖了30年的难题。
在省人大任职期间,有一次,他到湘西一个县调查救灾,看到县委、县政府准备的丰盛宴会,当面就对县里领导讲:“我们刚才在灾区已经看到农民是怎么受苦的,也都流了同情的泪水,转眼间又大吃大喝,于心何忍?”县里领导只好改上简单饭菜,然后悄悄派人送了牛肉、板栗到他家里。他把东西拿到食堂按市场价变卖后,把钱寄回县里,并附上一封措辞严厉的批评信。
有一次,他带队到一个乡镇检查治污工作,中午,当地政府安排了午饭,还给每个检查组的人发一个红包,称是“误餐费”,他当即提出批评,有午饭吃,哪里来“误餐费”,我们正在检查治理污染,可我们正在制造一种污染……
他的一位挚友汪太理教授说,我曾经陪同傅老到内蒙、北京等地人大出差,他们见到傅老都说“傅青天”来了,傅老威名远播。“汪教授说:“傅老是一位非常值得尊重的共产党员,他代表我党正义和阳光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目前我党所缺乏的。”事实的确如此,很多熟悉傅老的领导干部和群众都一致认为,傅老这样的领导干部实在太少了!
“人生的追求不是一‘金’,而是一‘两’”
“做官时,要往前想一想,我原本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人是不是官做得越大、钱挣得越多就越有价值?都不是。人只有献身于社会、为人民服务才能找到无限的人生价值,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观。”这是他授课时必讲的一段话。
人生的追求不是一“金”,而是一“两”,即“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说,我搞了一辈子工作,就连这一“两”都还没有挣够、挣足。他为什么不要钱?难道他不需要钱吗?他说,“不要钱比要钱要好”。这么多年以来,我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期间,他分管过近7000万元的基建项目,没吃建筑企业的一餐饭、拿过一分钱的好处。承建基建项目的企业老板,派人送了两只水鱼到他家,他正好没在家,送礼的人就把礼物放在他家客厅里。来人送完礼物后,马上就下了楼。他老伴当时正在厨房做饭来不及追上。她赶忙打开自家二楼厨房的窗户,把水鱼扔下楼,喊道,“喂,你的水鱼”。这家建筑企业送他一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锦旗表达感谢与钦佩。
他去搞调研,从来都是自掏伙食费。有一次,到一个县里调研,当地领导给他和司机每人送了一箱当地产的橘子。实在推脱不掉。在调研结束返回长沙的途中,他让司机停车,下车询问附近村上最贫困的人家,上门送了两百元钱作为慰问。当地人问他们的姓名,他没有说,只是丢下一句,“我是省里来的”。
去过他家的人都会感慨,太寒酸了!屋里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房子还是毛坯房,连装修都没有搞,床还是老式木架子床,客厅里的电视,还是儿子几年前给他买的。有人说,傅老是我见过的正厅级干部中,家里条件最差的一个。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搞装修,他非常实在地回答,“搞装修要十几万,家里没有那么多钱。”
事实真是如此吗?的确如此。他家就靠他的工资生活。老伴是农村妇女,一辈子操持家务。他当上领导干部之后,完全可以给老伴安排一份工作,但是他没有。反而为不少下岗和困难群众解决了工作。他的4个孩子从事的工作都很普通,生活作风也像他一样朴素。
记得第一次到他家,我去拿一份材料,正赶上他们家吃早饭。他们老两口坐在饭桌边,每人端着一只碗,走近仔细一看,碗里就是一点面疙瘩、面团团,也没有什么油腥。这就是他们的早饭!我顿时很惊奇。老两口生活过得如此节约、简朴甚至有些清贫。他自己从来舍不得买吃穿,他的一件大衣,十多年前买的,现在还在穿。
10年前,一位曾经得到他帮助的农民,专程跑到省人大给他“送礼”——一床崭新的被褥。他实在推辞不掉,最后给了来人比被褥实际价格更高的钱。还留他吃了顿饭,而这床被褥,他还在使用。
他在任省人大副秘书长的时候分管过车队。有一年春节,全家20多年来第一次难得大团圆回老家探亲。他堵住了要送他的机关车辆,谢绝了老家单位要来接他的车,提议家人凑齐1200元钱租了台车回家过年。
“党员没有退休一说”
2003年,他在退休前说过一句话:即使退休了,我还是党员,党员没有退休一说。他说,“我退下来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是干着死还是等着死?我认为,要干着死。
古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说,我从领导干部岗位退下来之后,已经处江湖之远了。我接受了党多年的培养,现在是把积累多年的知识和觉悟,拿出来为党和人民再做一点好事,尽一分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一直坚持学习,从不放松。在位时,是这样,退休后,更是这样。几年前,孙子送给他一台电脑,他从70多岁开始学习使用。这些年,他给各级部门和领导的上书,都是自己一字一句在电脑上打出来的。很多次,为了赶材料、写报告,他趁着妻子睡着了,半夜穿衣起来,一个人悄悄打开电脑……
退休后,他把主要精力花在做三件事情:弘扬廉洁文化、讲课、扶助残疾人。
有媒体报道他时,称他“虽然不是纪检干部,却一辈子在反腐。”他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弘扬廉洁文化的民间社团——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创办了中华廉洁文化第一刊《清风》杂志,成功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廉洁文化论坛。他被媒体称为“廉洁文化的播种机”,成为我国廉洁文化的领军人物和旗手。他所倡导和弘扬的廉洁文化品牌已经走向全国,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高度肯定和赞扬。省委周强、梅克保、黄建国、许云昭等领导多次接见并鼓励他。他开创的廉洁文化事业已经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他30多年来,坚持义务讲政治课近千次,听课的干部、职工、士兵、学生逾10万人。尽管他退休多年,但名声在外,还是有不少党政机关、企业、学校争相邀请他。有单位硬是要给报酬的,他一分不取,均要求转捐给贫困地区的残联助残。去年,他捐给残联41000元,还用了8000元直接慰问残疾人。
2010年11月29日,周三,晴。上午9时,湖南省新任副厅级干部廉政培训班在省委党校报告厅举行。100多位新任副厅级干部倾听了他的精彩报告,主题是《腐败从缺德开始》。在开场白中,他向学员提出一个请求:我是一位共产党员,希望大家鼓励我讲真话!全场顿时抱以热烈的掌声。2个多小时的讲课时间里,学员们聚精会神,报告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讲到精彩之处,报告厅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讲课结束后,听课的学员有的争相拷贝他的讲课课件,有的围着他,向他请教,和他交流心得。一位听完课的学员对他说,这是我听过最好的一次报告。如果大家都像傅老一样讲真话,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讲真话,都遵守法制,不“缺德”,我们的反腐工作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他在外面授课的主题比较广泛,主要讲授一个主题:德为立身居官之本。他用自己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听课对象为人处事之道,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不少听过他的课的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有一次,一位监狱的副监狱长听完他讲课后,找他谈心:“听了您老的课,我发觉我的人生要重新规划。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生活了”。他问,“你以前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位副监狱长说,“过去,我过的是吃喝玩乐、黑白颠倒的生活。”还有一次,在一所税务类高校结束党课后,一位听课者找到他:“傅老师,您讲的课戳到了我的心窝,触及我灵魂深处的丑恶肮脏之处。”一位处级干部对他说,几年前,我听了傅老一堂课后,改变了人生轨迹。如果不是他的教导,可能我早就犯了错,走上了邪路。
多年来,傅老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在职时,他一直支持残疾人事业,退休后,又担上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会长的重任,为湖南的残疾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调查残疾人危房改造,他用了两三个月时间,跑了湖南全省60余个县(市、区)调研,给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写了一份非常详实的调研报告,获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省残疾人联合会的一位理事长说,“傅老为我省残疾人办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没有残联的编制,但他比编制内的人还要贡献得更多。”
光是上述这三件事,就占用了他很多时间。在外面跑得多了,跟他住一个院子的老邻居都说,老是没见到傅老的人影。后来,邻居们才慢慢知道他起早摸黑在外面干了很多“大事”。
其实,还是有人不理解他。说:傅老,你这么大年纪还在跑么子?人家都在搞钱,你图个么子了?老伴生气时也念叨,“老傅,你不要命了吗?共产党少你一个不少。”那时候,老伴也反对他出去搞调查研究,不让他出门。
他说,有人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我是家里的顶梁柱,老伴实际上是考虑我的身体,共产党少我一个不少,可在家里,我是一家之主,少不得啊!
他多次评被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湖南省人大工作先进个人”,省政府记一等功。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他的事迹,中央和湖南的主要新闻媒体先后作了多次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