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文珍(右)和西藏白朗县患者洛桑欧珠小朋友亲如一家。
王铁刚摄
|
“你,是平凡的,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因为,你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长;
你,又是不平凡的,
在面临生死考验时,
你总是无畏地战斗在临床一线……”
这是海军总医院一位叫做苏岩的护士写的一首小诗。小诗中的主人公叫王文珍,是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第四十二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33年,王文珍默默坚守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用她的追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病人面前,用亲情温暖生命
一个偶然的事件,让王文珍的内心深处,埋下了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种子。
那是她1978年刚刚考入海军总医院护士学校不久的一天。平时身体健康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由于救治不得当,不幸去世。
父亲的离世,深深地触动了她。“病人把生命交给你,你就得对他们负责。作为一名护士,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病人。”
1981年6月,王文珍毕业了。她说,从走进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做护士的那一天起,就默默地立下了誓言:要让每一名患者都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刚做护士不久,王文珍看到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没有亲属陪床,就主动承担了陪护老人的工作。帮老人翻身、洗尿布、擦洗身子……
“你一个大姑娘,做这些怪不好意思的。”有人劝阻王文珍。
王文珍说,不好意思也得做,这是工作。老人病愈出院了,没有因为长期卧床得过褥疮。
1986年,医院成立了急诊科。王文珍第一个报名,这一干就是22年。
几年前,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后,绝望地跳楼自杀,被送到海军总医院急诊室时,生命垂危。
王文珍在为他吸痰时,患者的呕吐物喷了她一脸。
因为恐惧艾滋病,很多医护人员不愿意承担护理工作。王文珍说,不论什么病,患者都有接受护理的权利。不能因为恐惧艾滋病,就区别对待病人。
在急诊观察室的20多天里,她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病人截瘫后排便功能出现障碍,她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
出院时,小伙子泣不成声:“自从得了艾滋病,许多亲友都躲着我,您却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我!”
当王文珍被问到什么是让她最难忘的,“病人依然记得我”,她简短地答道。
曾经护理过的一位病人,20多年后,无意中碰上王文珍,依然记得她,让她感动不已。“看到这些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聊起当年的往事,心里特温暖,特满足。”王文珍说。
灾难面前,用真情守护生命
“我是党员,我先上!”每一次面对危险和灾难,王文珍都这样说,这样做。
2003年,非典疫情异常严峻,人们“谈非色变”。“不管这种病有多么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一天,医院收治了一位重症非典女患者,这位女患者已传染了3人,被隔离后不配合治疗,情绪非常低落,几次执意要轻生。
不管患者怎样发脾气,使性子,王文珍都不离不弃。每天,给病人喂水、喂饭、倒大小便,和病人拉家常。
“你最想谁?”王文珍问她。
“最想9岁的女儿。”病人说。
“我也有一个女儿,孩子怎么能没有母亲啊,你的病一定能治好,孩子在等你回家呢!”
病人康复出院时,紧紧拉着王文珍的手。“护士长,要是没有您,我肯定挺不到今天,也活不到出院。”
在非典病房,122个日夜,王文珍3次放弃轮换。她说:“除非我病倒,否则我决不离开。”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已经46岁的王文珍,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那时候,她患有严重的腰间盘膨出、膝关节积液。
5月14日,王文珍和战友们,背负沉重的医疗器械,把一个成建制的医疗队,搬进了北川县城。第二天,他们径直来到坍塌的北川县政法委大楼。当时,余震不断,在废墟中救援随时有生命危险。
王文珍一次次在废墟上、危楼中穿行,寻找幸存者。裸露的钢筋、铁丝和锋利的瓦片,把她手脚扎破,鲜血直流……
灾区天气特别冷,为了让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王文珍和护士在给孩子输液前,先用体温把液体焐热……
灾区条件简陋,伤员特别多,心细的王文珍就把抢救后的幸存者资料简单记录在手臂上,以便复查……
医疗设备不足,王文珍和战友们一起用床板、坐椅抬伤员,多次累得摔倒在台阶上……
时任医疗队队长的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动情地说:“60多小时的生死大救援,王文珍没洗一次脸,没刷一次牙,饿了吃口饼干,渴了喝点矿泉水,和战友一起救治伤病员109名,解救出废墟下被困人员10名……”
7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文珍和队友先后转战北川、绵阳、安县等重灾区。抗震救灾胜利后,她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使命面前,用激情燃烧生命
王文珍到了海军总医院之后,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
王文珍总是说,现在医疗技术发展这么快,我只是中专学历,不学习怎么能跟上时代呢?
那时候,王文珍住的房子很小,只有9平方米,放进吃饭的桌子和床,基本上就没什么空间了。晚上看书的时候,怕影响丈夫和女儿睡觉,她就自己躲到厕所里去,一看就到半夜。
到了要考试的时候,她就几乎不睡觉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
这样,王文珍自学考上了大专,后来又上了本科。
2009年10月27日,人民大会堂。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把第四十二届南丁格尔奖章挂到王文珍胸前的那一刻,她激动不已。
采访王文珍,王文珍谈得最多的是两个字: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王文珍追求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息。
2009年夏天,我国自行研制的866医院船,进行25天的满负荷检验性训练。训练中,王文珍带领队友,大胆创新海上复杂条件下的护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战时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填补了我军海上救援护理领域的空白。
去年8月,王文珍随“和平方舟”医院船赴亚丁湾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亚非5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人道主义医疗服务。
出发前,王文珍详细了解所到国家的医学地理情况和基本医疗状况。航程中,她针对孤残智障儿童、普通平民和孤寡老人等不同对象,拟定了服务计划。
到了当地,她带领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与防护知识交流,开展巡诊服务、健康宣传和文化联谊,推广展示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技法。
历时88天,航程17800海里,王文珍将“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的理念,播撒在亚非友谊的动人画卷中。
海军总医院政委杨明建说,王文珍用生命践行使命,把全部的精力、真诚的大爱献给了她钟爱的护理事业,却对家庭和亲人留下了太多的愧疚。
王文珍当了16年的急诊科护士长,16个春节都在急诊值班室度过。
女儿10岁前,王文珍上夜班,经常将女儿一个人反锁在家里;女儿中考时,王文珍又在非典病房4个多月,无暇顾及……
丈夫为了照顾她和女儿,不得已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随军当起“家庭主夫”……
母亲病危时,王文珍因为执行紧急任务,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庆功那天,她独自一人,泪流满面……
王文珍说,在海军总医院,有很多很多像她这样的人,她只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中白衣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