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宋鱼水的时候,正是下午一点半,她正组织一个疑难案件的讨论。结束讨论后,宋鱼水笑着向记者递过一瓶水,一边表示歉意,“让您久等了,事情太多,只能在午休时间把他们叫来谈这个案子。”言语中,一如既往地谦逊和随和。
2009年12月,宋鱼水开始担任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副院长,分管三个业务庭的工作。从知识产权庭庭长到副院长,管理上的事情多了,直接审理案件就少了,即便这样,宋鱼水还是尽量抽出时间和大伙儿一块讨论案情。“只有不脱离案件,才不会脱离实际。”宋鱼水说。
采访中,宋鱼水“三句话不离本行”,本想让她多谈谈自己,结果没说几句还是会提起案子,而只要谈起案子,她就会语速加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案件的细节、法律问题、自己的思考,宋鱼水娓娓道来。
在宋鱼水心中,当事人的分量总是最重。尽管开庭少了,但宋鱼水总会排出时间和要求见她的当事人见面。“刚当上副院长那阵子,宋院长嘴上不是裂口子就是起泡,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和当事人一聊就是半天,还跟着当事人着急上火。”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杨德嘉回忆。
在海淀法院年轻法官曹丽萍眼中,宋鱼水是一个“绝好的倾诉对象”,“只要见到当事人,她都会耐心地听完牢骚,然后仔细对他们说案情、讲法理,再怎么较劲的当事人也不会胡搅蛮缠了。”
宋鱼水给我们讲起了她2008年年初参与审理的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件。原告是一个小伙子,提出的诉讼请求比较高,但又没有证据,宋鱼水组织了多次调解,经常下班后还和小伙子沟通案情,可原告坚持自己的主张,调解未果,最终被法院判决败诉。虽然小伙子后来选择上诉,但事后他还是给宋鱼水发来短信,“谢谢您宋法官,虽然败诉,但是您的努力,让我还保有对法律的信心!”
“他的短信让我很欣慰。虽然二审他还是败诉,但我相信,经历了这个过程,若干年后,他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会对法律和规则有一种敬畏感。”宋鱼水说。
曹丽萍2006年7月毕业后进入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工作,她告诉记者,宋鱼水经常对年轻法官说的一句话就是,判一个案子,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关乎自己一辈子的事,法官一定要对每一个案子、每一位当事人负责。
“今年知识产权庭几名年轻的法官助理被提拔为代理审判员,按规定,他们写的裁判文书只需审判长或庭长、副庭长看过就行,宋院长却要求自己亲自看,还一处处的修改和点评,几乎到了‘斟字酌句’的地步。”杨德嘉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法官,求真求公正应该是无止境的。”宋鱼水说。
而在生活中,宋鱼水却没有这么“苛刻”,依旧是那样的随和。院里新来的“90”后书记员找宋鱼水签字,没敲门就“长驱直入”,宋鱼水照样乐呵呵给签上。知识产权庭里的年轻人过生日,从来都是宋鱼水操持选礼物,然后召集大家一起“撮”一顿。“我感觉宋院长就像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曹丽萍说。
在宋鱼水办公室的一个箱子里,满满当当地放着她获得的二三十本荣誉证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对此,宋鱼水看得很淡,“我从来没觉得这是我个人的荣誉,也不在乎荣誉能给我什么,我在意的是荣誉能推动我去做些什么。”
以宋鱼水为原型的电影《真水无香》拍摄前,剧组找到宋鱼水,想听听她对拍摄的要求,宋鱼水只提了一点——不要拍成“劳模片”,“最好能拍成对法律的宣传片,我自己愿意作为一个载体,让更多的人认识法律,认识法官,对他们能有所启迪。”(记者涂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