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在当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我们恳请您表扬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军医,她叫李伟红……”
去年9月中旬,一封感谢信被送至解放军总后首长的手中,内附一页纸,密密麻麻地签满60多个患者的名字和指印。
李伟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副教授,从事针灸理疗工作已20年。去年年底,她被推选为第二军医大学“感动校园人物”,登台领奖时,刚一露出甜甜的微笑,四周掌声便如潮水般经久不息。李伟红平均每天收治200多人次,收到的锦旗拼起来能做张地毯。有时遇到贫困患者,她就自掏腰包为其治病。
为了服务更多的病人,李伟红常年“拨快”自己的生物钟。她每天风雨无阻,提前1个小时上班。早上7点,她就准时来到针灸室,温润针具,熏烫艾条,检查磁珠、火罐等器皿。每逢阴雨天或严寒季,她都在来的路上反复搓热双手、活动手指,保证见到病人就能运针。
她对此说:“患者拖不起,‘预热’靠自己。” 中医针灸是个慢功夫。上午扎上针,直到中午下午才能完成。此期间,李伟红要重复进行刺穴、拔针、电振、艾灸、刮痧等多项操作,为保证各时段的有序衔接,她连吃顿完整的午饭都成了奢侈的愿望。
与一般门诊“专家坐中间、病人挨个看”的场景大不相同,针灸工作是实打实“医生围着病人转”,各个病床被布帘隔成一排排“单间”,每间都要“耗”上李伟红一段时间。病人多时,喊她的声音此起彼伏,她柔声回应着,敏捷地“游走”于各病床。
为了加快工作节奏,她常年在白大褂下踏双运动鞋。丈夫调侃道:“怪不得你胖不起来,原来每天都在练‘竞走’。”女儿也幽默地对她说:“妈妈,你真该上班配双旱冰鞋!”
针灸总是伴着烟熏, 长期饱受“烟熏火燎”,李伟红的皮肤和喉咙极度干燥,患上严重咽炎。为了不影响给病人讲病情、说疗法,她做了声带息肉手术。术后休息日深夜,一位患者急切求医,她当即从家赶到医院,摸清病因后,果断下针治疗,折磨5年的疼痛,被她用5分钟就止住。
对方激动地当场掏出一沓现金酬谢,喉咙发不出声的她,只能边微笑边“手语”谢绝。20年来,李伟红用一根银针治愈无数疑难杂症,上至93岁中风老人,下至2岁哮喘幼儿,都被她针到病除。
李伟红每年登海岛、赴边疆,上哨所、下舰队,主动为多个部队官兵义诊。她走一路传授一路,积极培训基层部队实用的“腕踝针”疗法,先后带出500多名“兵医生”。(人民日报 王泽锋 肖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