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王辉手头上最要紧的事,就是在今年内帮助村里尽快建好污水处理厂。前些日子,王辉还带领村里的干部和党员群众在附近的河堤上种植了1.2万株树木,“有空地的地方都被我们种上了树”。
“环境好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自然也就上去了。”王辉笃定地说。当然,这只是他为村子定下的发展目标之一。自去年5月任职以来,这个第一书记便在心里暗自定下了发展思路,即强党建、美乡村、兴产业、崇孝道,旨在用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统领村子发展,让村庄更美丽,让村民更幸福。
目前来看,这些目标都已初步实现:以前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泰山村,通过星级考核、设岗定责等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县首个村级党建微信平台的作用发挥,有效调动了全体党员,特别是无职、流动党员参与党建、当好发展带头人的热情,在去年城关街道目标责任考核中位居第二,获考核一等奖;通过产业大户示范带动,村里的豆腐加工作坊已达到30余户,农闲时可达近百户,日均产豆腐万余斤,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村容村貌、村风民风的转变,人们也是看在眼里。走进泰山村,各家各户门口干净整洁,村部前面新修建的活动广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天气好的时候,好多村民会来这里跳舞或者打球,热闹得很!”泰山村村支书崇三喜说。
让王辉感到自豪的还有,去年年底,泰山村被当地县委、县政府评为“美丽乡村”,“颁奖那天,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还上台领奖了呢!这是政府对我们成绩的肯定。”王辉回忆道。
然而,这些“实打实、硬邦邦、没人可以否认的荣誉和变化”并没有让王辉觉得有多么了不起,“好多事情都是靠着政府各部门的项目完成的,就算我不来,换了其他人,这个项目也照样能够拿下,只不过时间会有不同而已。”
在王辉看来,帮助乡亲们“解决一些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反倒更能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幸福。
在走访过程中,得知下泰山村民普遍反映机井少,浇地难,王辉便积极联系移民部门争取资金,为村里打了6眼机井,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有效缓解了群众浇地难题。
村里低保户姜文红的家庭原本充满希望,可在盖起新房后不久,她男人便突然离世,家里一下失去了顶梁柱,还欠下一大笔外债。因为屋外盖得气派“贴满了瓷砖”,街道办工作人员在核查低保户情况时,当场划掉了她的名字。姜文红找王辉诉苦,“我们家都成这了,一个女人拉扯两个娃,房子里面没有门也没有窗户,咋就不能纳入低保呢?”后来,王辉主动找到街道办,向他们解释情况,并通过向民政局、农工部等部门争取,为因病返贫的姜文红解决了低保问题。
“像帮助村民打个机井,办个低保这些事,看起来虽小,但他们却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也让人觉得咱这个第一书记来了,是真正为村民着想的。”王辉说。
现年28岁的村民常鲁庆曾在西安上学、工作,后返乡创业,干起了做豆腐的买卖。和村里其他人不太一样,常鲁庆有想法,决心把家里的豆腐产业做大,但碰到的首要难题便是,没有商标,缺乏销路。
王辉得知后,带着他跑工商局注册商标,还利用自己在城里的关系,托熟人找到当地最大超市的老板谈合作。当超市老板开着大奔来常鲁庆家里考察时,小伙拉着王辉的手激动地说:“王哥呀,这幸福咋一下来得这么猛烈呢!”
“以前做豆腐很辛苦,起早贪黑,年轻人不想干,挣的钱不如外面打工赚的多。”可在王辉未来两年的规划中,既然品牌起来了,就想再向前一步,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最近,听说邻村准备发展乡村旅游业,王辉便与村干部及产业大户商量借此机会,把本村的豆腐做成豆干等休闲食品,打入市场。“当大家看到示范户效应,谁又能说得准后面没有人愿意干呢?你看,豆腐已经把村民的幸福之门敲开了。”王辉骄傲地说。
(记者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