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淇县在认真总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县乡村两级推行了“一谈两管三公开”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一谈”,即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每季度由乡镇干部深入到村,就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恳谈交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明确具体承办人限期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由县乡统一协调解决。自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以来,淇县共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2590余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753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200余件,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两管”,即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加强村委会印章监管。在各乡镇设立了农村“三资”和村委会印章监督管理中心。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乡村两级推行“一谈两管三公开”工作机制的意见》、《淇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淇县村民委员会印章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配套文件。规定农村集体“三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村级组织提议、村两委班子合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乡镇备案”的“四议一备案”程序进行。村委会印章使用坚持“一看三查”制度,即看是否有印章使用审批表,查有无审批人签字、有无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会议记录、有无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意见。此项工作启动以来,淇县8个乡(镇、区)共纠正村级决策不合理事项158项,拒付各类违规票据75万元,纠正不合理开支55万元,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96份,涉及金额220余万元。
“三公开”,即全面推行村级党务、政务和财务网上公开。构建了“淇县廉政网”网上公开信息平台。要求各乡镇和县财政、民政、农业部门,每季度对各村党员发展、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审核,并报县纪委在“淇县廉政网”上进行公开。公开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随时受理群众的网上举报,随时接受群众查询为其解惑释疑。据不完全统计,自“淇县廉政网”开通以来,农村政务、财务、党务公开的点击率达到了21.8万次,群众网上咨询2.1万人次,网上举报线索40余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