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县近年来把信访维稳、制度建设、帮扶活动、村务监督四个方面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1.以信访稳定为突破口,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坚持以完善信访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核心,通过领导包案、领导干部点名接访和信访接待日等制度,认真查办各类信访案件,同时公开乡镇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的照片、岗位职责、联系电话、承诺事项等。建立了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机制,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同时,各乡镇建立健全了信访网络,不断配备更新信访信息员,加强信访信息的报送工作。去年以来各乡镇信息报送60多条,领导干部接访30余起,及时排查化解了信访隐患20多件次,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
2.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规范“村官”权利运行。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用制度规范权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是着眼于管好“人”,用制度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在选好“人”的基础上,已将任前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制度向村一级延伸和规范。二是着眼于管好“权”,用制度约束农村干部权力行使。健全和完善了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去年为积极探索村干部管理新途径,强化村干部的为民意识,在全县各乡镇部分村试点实行“四双”目标承诺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年初8个村共承诺工作目标64项,年底已完成62项,完成率达98%,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今年针对某些村干部不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不作为现象,我们制定下发了《长白县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度》,通过采取“问责”的方式,切实加强对主要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和约束其行为,激励其恪尽职守、勤政为民。三是着眼于管好“钱”,用制度规范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监管,完善了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目前全县6个乡镇已建立了“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在“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中,把“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合而为一,实行了“办理+代理”的服务模式,推行“四个一”机制:一个领导带班、一个窗口办理、一条流程到底、一套制度规范。使农民群众办事实现“四变”,即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找为一次办、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临时随意为集中规范办。
3.以帮扶活动为突破口,切实关注民生工作。结合全县开展的“四走进”活动,坚持从改进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上入手,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助农增收,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在全县各乡镇党员干部中认真组织开展帮扶“四联”活动,即:各乡镇干部定点包联1个村、1户产业大户、1名贫困党员、1名老弱病残等,结成长期帮扶对子。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选好项目,在资金、技术、信息、生活上重点扶持,切实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突破口,加强民主监督力度。在全县77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一批办事公道、群众信任、熟悉村情、敢于坚持原则,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村民代表当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既是联络和协调员,承担着为村民答疑解惑、消除村民对“村官”和村务的误解责任,又要向村‘两委’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搭建起干群对话的平台和桥梁。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和问题,将矛盾消灭在基层,实现了纪检监察的监督检查力量的延伸和职能全覆盖,实现了惩防体系在农村延伸,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和勤廉从政意识,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必须找准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深入发展。(作者单位:吉林省长白县纪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