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临江市纪委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和惩防体系建设中的治本作用,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继建立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监督考察制度》、《新提拔干部党风廉政监督考察制度》、《党员干部监督‘三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双百考核办法》、《述职述廉和报告制度》、《基层党委和部门“一把手”向纪委常委会定期报告党风廉政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十不准的规定》、《临江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中共临江市委关于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共临江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临江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行政效能监察细则》等几十项基础性的制度规定。这些基础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程,发挥了承上启下和循序渐进的积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显露出来。比如,政治纪律问题、作风建设问题、“一把手”监督问题以及高考作弊等问题。临江市纪委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制度:
——加强对政治纪律方面的监督,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十严禁、十不准”的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约束制度。从政治纪律、廉洁自律、社区活动和家庭生活四个方面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加强了对“岗位变动、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危险事’;换届选举、人事安排、逢年过节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危险期’;高消费酒店和不健康娱乐场所等‘危险地’”的监督制约,特别是严厉制止造谣生事、传播小道消息、拉帮结伙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有效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出台了《“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干部任用票决制》等民主制度。确保了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
——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出台了《临江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行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等责任追究制度。依据该规定,临江市作风建设监督领导小组定期下基层监督检查,严查虚报浮夸、形式主义、形象工程等问题,突出了对“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警醒与预防,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督约束作用。
——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出台了《关于对“一把手四个不直接管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等监督制度。即“一把手”不直接管人事、不直接管财务、不直接管工程招标、不直接管物资采购工作,这些工作均由副职按分工分管,“一把手”只负责全面监督把关,不仅有效避免了个人说了算现象,也强化了“一把手”的全面监督。
——针对高考考风考纪监督工作,建立了《临江市高考实施办法和管理细则》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高考领导机制、高考突发事件应急反映机制和检查反馈机制,有效避免了高考作弊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针对越级访这个棘手问题,建立了《对信访举报双向承诺制》等信访制度。即信访室对属于受理范围内的来访和署名来信,可视情况与上访人商讨签订承诺书。在承诺中,一方面,信访室向上访人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如实反馈;如果信访室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明确答复,则视为违反承诺,上访人可直接向上级机关投诉。另一方面,上访人则承诺,严格依法按程序上访,要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不得捏造事实;在承诺期内不得搞多头访、重复访、越级访。这项制度有效减少了越级访、集体访和缠访问题。
1.加强8小时以外监督的制度创新。制定了《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十不准的规定》,建立了《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建立社会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制度》、《廉政文化建设“多向”反馈制度》,特别是创建了《廉政档案全程监督制度》。从监督的范围上,把监督对象从领导干部扩展到全体党员、干部;从监督的时间上,把监督从八小时以内扩展到八小时以外;从监督的空间上,把监督从领导干部工作单位延伸至社区邻里之间;从监督的内容上,把对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的单一监督扩展到包括生活等方面的综合监督;从监督的方式上,将个人监督、群众监督和组织监督、制度监督有机融为一体。廉政档案全程监督制度不仅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也对党员干部个人行为起到了常提醒、常敲警钟的作用。
2.不断创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采取了“1+n”模式:“1”就是层层签订1份责任书,全市上至市委书记下至村(股)级干部,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乡镇(街)、村(社区)三级责任制体系;“n”就是出台、理顺多项配套措施促进责任制的落实,并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加以充实、完善、修正。创新了以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电子档案系统为基本框架的全市“廉情”分析评价与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了奖惩制度。对于惩防体系建设,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以健全岗位廉政风险监测防控体系为依托,针对全市各单位及各岗位的廉政风险点,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防范办法措施和制度,做到对风险点进行适时动态监测防控;对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以细化考核方案、量化责任制考核细则为起点,将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政策落实、领导干部软环境建设包保制度等内容纳入了责任制当中,实行由市委常委带队检查考核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强化了责任追究,把考核结果作为全市乡(局)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以及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3.大力推进廉政文化监督。在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中,制定实施了《廉政文化建设“多向”监督反馈制度》。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市广设廉政文化建设监督举报箱,由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人员每周定时开启一次,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内外行为实施全程监督反馈;党员干部定期填报廉政文化“多向”监督反馈卡。廉政文化“多向”反馈监督卡体现了四种监督形式,即自我监督(由自我作出评价,实现自警自律)、家属监督(由家属作出评价,实现内律)、组织监督(由单位作出做出评价,实现外律)、社区监督(由群众作出评价,实现他律)。临江把这项制度纳入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加以考核,确保了该项制度的落实,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内外行为起到了良好的监督制约作用。
4.探索查纠、查建、查教、查防有机结合的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了《对查处案件涉及有关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监督反馈”制度》。纪检监察机关查案人员针对检查对象存在不同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全面、具体、严谨、科学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督导,帮助发案单位和个人总结经验教训,并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这项制度相继被中央纪委《党风与党纪》等刊物宣传推广。几年来,临江对发生在东光村等几十个不同案件实施了这项制度,一方面使案发单位解决了隐患和漏洞;另一方面制定相应全市性的预防措施或有关制度,实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惩防并举和超前预防。
5.加大服务“第一要务”制度建设力度。针对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临江市以突出监督和评议为核心,相继制定出台了《临江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责任制》、《重大项目和企业代办制》、《软环境服务监测点制度》等纠风治软制度20余项。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规范了行政审批改革成果,落实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及“项目代办”等制度;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促进形成了以“三个中心”、“两个领导小组”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服务网络,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厅办理,实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有效解决行政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刁难企业和群众等问题;建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委员、政行风和软环境义务监督员“四方联动”的监督机制,完善了科(股)级干部软环境绩效考核档案;实施了“一公开、一承诺、双述双评”乡镇站办所政务公开听证评议工作;创办了“正风大家谈”电视专题栏目,把职能部门“一把手”和重点岗位的科股长分别请进演播室,直接与老百姓对话,面对面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软环境建设制度落实年”、“三问四查五不让”教育活动和“进百企、入万户、访民意、解民忧”软环境大走访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