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州区下辖5个乡镇,8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2.7万人。如何巩固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和保证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吉州区围绕这些问题,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维护、服务、惩治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依托农村抓载体,立足区情抓特色”的新路子。
区委召开了各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参加的全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区委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乡镇党委书记现场表态发言。区、乡(镇)、村、站所均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级党组织配备了纪检委员,聘请了一批作风正、素质高的廉政监督员和信访信息员。在全区扎实开展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即村(居)干部队伍素质工程、村(居)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村(居)示范点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村(居)组织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区直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本部门的整体工作,实现由纪检监察机关唱“独角戏”,从而向党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转变。通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部署,下发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牵头单位职责及主要任务分工实施方案》,各部门单位认真履行分工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并各自负责抓好一个行政村的示范工作。区委组织部把建立党员服务站同民事代办点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区民政局建立村务公开目录,进一步规范公开工作;区发改委牵头出台农村集体资源交易站管理办法;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实施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进行集中清理和规范;区文化局牵头开展廉文廉戏下乡活动等等。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此,吉州区将廉政教育触角不断向农村基层站所、村组村民延伸,切实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一是课堂讲廉。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分别举办了全区村书记和主任培训班,集中学习党纪条规,开展了勤政廉政专题教育;区纪委组成党风廉政建设宣讲组赴农村基层巡回宣讲二十余场,各乡镇、村党员干部上千人聆听了宣讲报告。兴桥镇组织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农村廉政文化20余场,深受群众欢迎。二是文化倡廉。各乡镇、街道联合成立区红歌团,创作、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节目,如小品《勤政廉洁的贴心人》,快板《农村党员干部“十不准”》等,并随团深入到农村基层巡回演出了二十余场,观看演出的村民达上万人次。三是荐文促廉。每期编印专刊《廉文荐读》700余份,每月向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推荐一篇哲理深刻、促人警醒的廉政文章,每一期都发送到村居干部手中,努力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营造一种“思廉思进”的文化氛围。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并且呈蔓延趋势。为此,吉州区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创新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体系,把加强“三资”管理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一是清产核资算好“明白账”。以村“两委”、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组成联合清查小组,以会计账目为依据,采取先账内、后账外,先资金、再资产、后资源的办法,逐项核实登记,建立台账,确保核准、核实村级“三资”家底。并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报清理情况,公示核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健全制度办成“公开事”。全区89个村委会全部实行了“村财乡代理”、“组账乡代管”。全区 89个村委会和乡镇经管站全部签订了代理合同,做到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同时,全面铺开村财区审计工作,年内拟对全区30个行政村进行财务审计,3年内对全区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全部审计一遍。
长塘镇率先实行了五笔会签制,并将“三资”管理重要事项进行表决、公示,严格实行资产资源承发包招投标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白塘街道石溪头村不断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实行村重大事项和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委抓落实制度。该村已由原来的“上访村”转变成了“和谐村”。
三是逐级问责绷紧“廉政弦”。建立农村基层干部问责制实施办法,在工作中,凡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三资”管理等有关党风廉政规定等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要逐级问责镇、村干部,追究有关责任。
改进作风,开展 “重心下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
“到最困难的乡村去!到最弱势的群体中去!去农村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吉州区百名纪检干部下农村送清风时提出的响亮口号。全区纪检监察干部沉下心,面对面听取群众的诉求,心贴心为群众服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开展活动近两个月来,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200余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百姓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13个,
“不让干部形象在我这里受损,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出现……”如今,这已成为每名纪检干部的工作标准。全区精心构建了区、乡(街)、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掀起了一场以转变作风、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效能风暴”,出台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各乡镇加大投入,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组民事代办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制定了办事公示、服务承诺、失职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并设立了亲情电话和监督号码。长塘镇着力打造出一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把提供优质服务和提高办事效率贯穿于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并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免费发放到全镇每户群众家中,变“群众找我办事”为“我尽心为群众服务”。
吉州区纪委监察局始终把查办涉农案件放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把握和定位,不断完善规范区、乡、村三级信访网络,及时发现、处理农村基层倾向性、苗头性的信访“热点”和“难点”,完善纠风工作预警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点解决征地拆迁、干部违规参与工程承包建设、挪用涉农资金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对2002年以来全区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款及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涉及被检查资金4亿多元,查纠各类问题10多个。在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中,发现樟山镇曲沙村、长塘镇路口村均有挪用征地补偿款的问题,区纪委立即组织专案组进行调查,一举突破了两起村干部挪用巨额资金案。查处长塘镇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侵占集体资金一案。通过查办典型案件,规范了征地拆迁工作及其秩序。去年以来,吉州区共查处涉农案件28起,处分党员干部23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廉情高挂鹏程远,政朴风清百姓安。吉州区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民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广大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