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廉政风险点是:当事人为进入再审程序,宴请法官或送钱物;不按程序办理财产保全案件;案件复查过程中为当事人出谋划策,伪造证据和证人证言……”
在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法院办公室,当值审判员钟汉生桌面上放着一块红牌子,写着“个人廉政风险点”。他向记者逐点介绍,这块牌子就像一双眼睛,时刻盯着他、提醒他:行得端、坐得正、做得对。
去年以来,惠州市将“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反腐倡廉领域,全面创建和推广“制度+科技+监管”的廉政风险立体防控机制,提高源头治腐工作科学化水平,机关作风一新,市民对党风廉政建设满意率达98.6%。
找准“风险点”,事先预防到位
滥用权力的“源头”在哪里?廉政防控的“重点”在哪里?
当前,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呈现主体链条化、现象生态化、过程立体化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源头”没有盯住、“重点”防控不力。2007年,惠州市查处惠城区医疗系统系列腐败案,涉案人员59人,涉及多个行业与阶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松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立体防控体系,必须找源头、抓关键、防重点。”
惠州市纪检监察部门要求,全市进行大规模“摸底”、“排查”、“公示”,勾勒出清晰的“权力运行图”和“廉政防控图”。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共列出“廉政风险点”5489个,39个承担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排查出廉政风险点2875个。这些风险点分个人、科室、单位三个层次,明确防控责任和防控承诺,建立“廉政风险台账”,一级抓一级,暴露“潜规则”。
针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潜规则”,惠东县行政服务中心确定了72个廉政风险点,同时列出相关表现形式、防控措施。记者采访中看到,该中心将廉政风险点、风险防控措施和主要职权项目办事流程等内容制作成图表,以最直接、最简单、最明了的形式上墙、上栏、上网。“有的办事人员就简单一个‘拖’字,该7天办结的公务,几个月也办结不了。这其中就可能衍生出诸多腐败。”惠东县纪委书记潘智说。
依靠“科技眼”,事中同步排查
找准“源头”,认清“关节”,还要有防范、排除措施。这是廉政防控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惠州“两手抓”——完善制度建设,依靠科技监督,弥补传统防控手段单一、人为干扰过多的不足。惠州市国土局、住建局等单位依托科技手段,对廉政风险点排查、数据更新和落实监控等方面进行“技术设置”,推行“电子评标”、“电子监控”等,解决了“主观因素”、“自由裁量”、“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
土地与矿业交易,项目涉及金额大,操作空间也大,是比较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记者来到惠州市国土局土地矿业交易中心,却发现这里很特别:电子屏幕滚动数据显示,土地挂牌交易正在激烈的进行,而偌大的交易大厅却空无一人。
去年6月17日起,惠州土地与矿业交易已经“变脸”——现场举牌变为网上交易。任何参加竞拍的机构,只需先到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申请数字证书,交易前向随机指定账户汇入足够的保证金,就可加入惠州土地与矿产网上角逐。买家与买家,买家与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互不碰面,互不熟悉,无法串联,围标、串标等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完善“纠偏制”,事后处置得当
有了预防措施,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科学的廉政防控机制,必须考虑到万一出错时如何纠错。
惠州把纠错机制分为“三步”——预警、提醒、轮岗,尽量化解廉政风险,把腐败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惠州仲恺高新区将廉政风险划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分类对待,动态管理,将决策、执行与监督分离,降低了廉政风险,做好补救预案。
为了防止“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惠城区法院推出“全透明、全覆盖、全自动”的信息网络廉政监管。案件立案后,排期法官用电脑自动生成承办法官、书记员、开庭时间和地点,并自动将案件有关信息直接发送给承办法官。案件移交审判庭后,被指定的案件承办法官只能按期审理,在局域网上查阅有关立案资料,无权私自更改审理日期和承办法官。这样,杜绝了法官挑选案件办案、当事人找关系挑选法官审案等现象,保证案件居中裁判、公正处理,优化了司法环境。近3年来,该院年均受理各类案件8000多件,无任何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廉政风险排查防控软件已编制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