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之乡。近年来,湖北省大悟县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从突出廉政文化建设“三个特性”入手,积极营造“敬仰先烈、崇尚廉洁”的氛围,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景观,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性。近几年来,该县紧抓国家实施“1231”红色旅游开发工程机遇,投资1.2亿元用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先后建成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等多处红色教育景点。通过在景点醒目位置设置《入党誓词》、革命先辈廉政事迹宣传图板等方式,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以革命先烈的廉政故事为主线,以相关历史遗迹为基础,借景建设,熔古烁今,建成集观光、休闲、教育功能于一身的红色文化特色景观,让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熏陶。每年从县委宣传部、县党史办、县民政局等单位抽调专人,组建专班挖掘大悟革命历史,将革命先烈的事迹提炼为红色传统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的主题教材,先后编印《红色的土地》、《大将徐海东》、《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等红色教育读本,制作《红色的丰碑》、《大别山上红旗飘》等红色教育电教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发放到全县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同时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大悟英烈》专栏节目,每晚定时播放徐海东、何耀榜、郑新民等大悟籍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廉洁奉公的革命斗志和艰苦创业、争创佳绩的精神。
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创建主流阵地,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广泛性。近年来,大悟县积极整合各类宣传教育资源,在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第一,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县纪委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协调配合,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纳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之中,作为领导干部在县党校、行政学校学习的必修课程,且占总课程量的四分之一。做到了教材、教员、课题、内容、效果“五落实”。第二,充分发挥“五老”模范作用,现身说法教育。县委成立了由老红军、抗日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退休老干部等“五老”组成的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巡回到各单位为党员干部上课,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进事迹。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县“五老”都能积极争当党的政策宣传员、科技知识的传播员、革命传统的宣讲员、文明创建的监督员和青少年学生的校外辅导员。第三,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近几年,大悟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充分利用红色传统这一优势,先后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了“廉洁从政、从我做起”、“廉政清风”等栏目,全方位、多层次面宣传乡土廉政典型,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迹来说服人、引导人、教育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融入地方文化,繁荣廉政文艺,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性。近年来,大悟县在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中十分注重将廉政文化有机融入到农村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之中,通过植根于本土文化,农村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大悟县紧紧抓住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挖掘当地的廉政典型事迹,创作一些脍炙人口的方言善书,不定期地组织演出。铿锵有力的锣鼓、欢快愉悦的词语,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前来观看,深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在用廉政锣鼓敲响山村的同时,大悟县还将散落民间的曲艺人才重新网络起来,深入农村说唱廉政故事、演唱廉政曲目;大悟县城关镇的群众自发组织了农民业余演出队,深入村组演唱廉政歌曲,农民群众十分喜爱。楚剧戏是大悟的农民在农忙耕种之中、收获喜庆之际,用管弦锣鼓助兴,铙钹相闹,傩面雉首,相聚而乐,于不经意的嬉闹中诞生的一种古老剧种,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底蕴。大悟充分利用这一传统优秀剧种,将廉政文化与楚剧戏紧密联姻,编排了《酒色财气》、《送礼》、《考验》等楚剧戏剧剧目十多个,深入到50多个村组演出60多场,观众近3万人次。与此同时,大悟县编排的具有时代气息、农村生活气息的现代歌舞、现代戏曲,同样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大悟县文体局文化馆创作编排的《社区新风》、舞蹈《犟驴子》、小品《相亲》、《别经理送礼》、《如此村官》等廉政文化节目,在农村演出,场场爆满,让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中受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