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大荔古称同洲,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全县地域面积1776平方公里,辖18个镇,人口72万,耕地面积150万亩,为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黄河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智人“大荔猿人”、距今万年前的中石器的时代典型代表“沙苑文化”佐证了大荔
原始文明之盛,在新石器时代,大荔洛河两岸就有大量人类聚居,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自春秋、战国始,大荔即为秦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汉凿“龙首”井渠之法,乃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创举;唐置沙苑监,极一时之盛,一代名相、大书法家褚遂良墨宝《圣教序牌》在大荔出土;宋建岱祠岑楼,集中国古代戏楼建筑艺术之大成:清建“丰图义仓”系全国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仓廒,慈禧太后朱笔御赐“天下第一仓”。更有秦晋古战场、魏长城遗址、文殊新塔、八鱼古石墓群等文化遗迹20余处。中国戏剧鼻祖秦腔发源于此,同洲棒子、碗碗腔、皮影等传统剧种和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享誉中外,是隋文帝杨坚、明朝关中入阁第一人马自强、清朝“救时宰相”阎敬铭,辛亥革命元老张奚若、数算专家史丰收之桑梓故里,是全国文化先进县。
---地貌独特,风景秀丽。县域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向东南 依自递减。北部镰山台原,绵延百里,逶迤如山。中部洛水两岸,土地肥沃,村寨星罗;田畴织锦,果秀棉丰。东部黄河滩区,南端一马平川,沃野万顷,烟树若屏;北端数万亩河滩湿地,雨湖镜天,芦花飘荡,群鸟翔集。南部沙苑区,沙梁如画,果树成荫,四季飘香,春有杏白桃红,夏有萱花如金,秋来枣红如霞,为唐宋皇家牧马之乡,杜甫有诗云;“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至尊内外马盈亿”,白居易、陆游等大文豪纷纷慕而至,或结庐隐居,或结伴神游,吟诗抒怀,流连忘返。
----物华天宝,工商繁荣。史称关中“天府之国”,大荔为浩壤之区。原产大荔的“秦川牛、关中驴、同羊、沙苑子”闻名遐迩,名优物产“1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驰誉全国。以冬枣为主的40万亩红枣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红枣基地,年产10万吨,荣获“中国枣乡”殊荣;50万亩优质棉基地年产3万吨,名列“全国棉花百强县”;18万亩的反季节瓜果菜基地与26万亩的中早熟苹果和优质杂果基地为西北地区之首,储量150亿立方的医饮兼用矿泉水更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带把肘子、金丝蜜枣、浓缩果汁、速冻芦笋、沙苑花生等驰名产品畅销全国。
----水电充足,交通便捷。境内黄、渭、洛三河汇流,流经总长253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108国道贯穿其中,202省道横接南北,西韩铁路穿镜而过。南邻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榆(榆林)---洛(商洛)高速横穿南北。城乡电力总电容量7亿兆伏安,形成了功能齐全,物流发达,充满现代化化气息的宜居、宜商的美丽家园。
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