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社会多样活跃的态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一致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做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纵身发展呢?
一、以传统文化熏陶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在廉政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廉政论述,涌现出许多清官廉吏,流传着各类生动的廉政故事,积累了丰富的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等。现代意义上的廉政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精髓,反映了我们党廉洁从政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廉政文化,是以廉洁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一种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二、以廉政文化引导人。廉政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其思想性、传承性、大众性、通俗性、实践性。突出廉政文化的思想性,目的在于发挥廉政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创造和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廉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才具有生命力。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热心参与和自觉行动,廉政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把廉政文化的思想内涵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创新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空间,才能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三、以文化反腐制约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预防腐败,重在抓“制度反腐”,但同时要抓“文化反腐”。因为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可能更为广泛、更为持久。腐败现象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腐败获得一种文化上的支持,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即腐败文化。我们要建立“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的社会,就要靠营造文化舆论氛围,靠潜移默化影响,靠社会感染力和公众的力量去推动。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先进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从政行为,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以多种举措影响人。要加强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载体,把廉政文化体现在进农村、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机关“六进”上,体现在工作措施多措并举上,以宣讲、群众文艺活动、戏曲、快板、相声、小品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其次是协调性,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把廉政文化与社会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另外是可持续性,建立和完善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持统筹兼顾,既体现在廉政文化的推动力量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认清形势、找准方法,整合廉政文化建设资源,拓展廉政文化建设阵地,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以文化为纽带,把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融合起来,用廉政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有效防止腐朽文化的思想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