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会计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当前,相当一部分地区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混乱、民主监督执行不力,引发一系列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础工作普遍薄弱,操作不规范。一是账务处理不规范。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的情况较为普遍,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账务处理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使用混乱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原始凭证记录不全,白条入账现象严重。一些村的票据中存在着大量无经办人、无证明人、无审批人的白条,大量的公款和税款都从这些白条上流失。三是会计档案保管不善。一些行政村不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资料不进行移交,谁管的账谁带回家,造成会计资料严重受损、丢失,甚至人为销毁。这些问题引起农民群众种种猜测和不满,成为当地干群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二)财经纪律松弛,财务管理混乱表现突出。一是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一些行政村利用虚假单据入账,套取公款,或收入不进账等私设小金库,搞账外循环。二是大吃大喝,乱发补助,支出无标准。一些行政村干部利用公款,大肆吃喝,有的行政村巧立名目乱发奖金补助,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是会计、出纳职责不清。一些行政村只有会计没有出纳,村干部人人都能收钱、管钱、用钱,造成账款分管不清,不利于互相监督制约。
(三)“村账乡管”多样,缺乏制度规范。目前在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上,很多地方都实行了“村账乡管”,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一是大部分地方没有遵循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原则,签订“会计委托代理协议”,而是按照乡(镇)统一布置,依据红头文件开展此项工作。二是代理记账机构监管职责不到位。村级账务有的由乡财政所代理,有的由乡农经站代理,有的由乡财政所和农经站共同代理,无论代理机构设置于哪个部门,普遍存在代理记账机构集记账、管理于一身,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影响了“村账乡管”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缺乏有效监管。三是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村账乡管”是一种乡村共管的农村财务管理形式,必须建立健全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但一些村实行“村账乡管”后,将账簿“一交了之”,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闻不问。
二、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不顺畅 。一是“村民自治”与“村账乡管”未能很好衔接。有的县、乡统一部署推进“村账乡管”工作,越俎代庖,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二是农经、财政部门村财管理职能未理清。长期以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大多由农经部门负责,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县、乡的农经部门撤并、职能调整,财政部门一时又难以全面接管,导致出现管理“真空”。三是支农资金多头管理。目前很多地方强农、支农资金投放多只手在操作,没有形成统一渠道,往往造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出现多个部门交叉监管局面,“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农村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滞后,会计管理力度不够。我国《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但近几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由各乡镇农经站管理,乡镇农经站不是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执法力不够、专业知识性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造成管理上的弱化。
(三)财会法制观念淡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村干部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财会法规、财经纪律了解甚少,不按财会法规、财经纪律办事,不按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不到位,少数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视集体财产如家财,带头违反制度,不愿意实施财务公开或者公开信息不完整;而村民忙于各自生产经营、外出务工,经常性监督成本过高,又得不到补偿,加之文化水平有限,财务知识缺少,导致参与民主理财意识淡薄。
(四)会计人员队伍不够稳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目前,绝大部分“村账乡管”机构资金管理员、记账员及村报账员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加上乡镇机构多次调整,及村选举换届等因素影响,更换也较为频繁,给会计人员管理和培训带来困难。同时一些行政村存在着一任领导换一任会计的现象,会计的任免全凭领导意图,对认为不听话的会计随意撤换,造成会计队伍极不稳定。
(五)经费投入不均衡,工作效率较低。近年来,财政支农方面资金投入很多,但是用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经费过少。村级会计人员难以得到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没有制度讲解教材,没有业务交流机会,政策水平、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村账乡管”机构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经费不足,造成会计人员忙于当“账房先生”,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核算质量差。
三、加强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管理,提高对财务管理认识。一是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二是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三是实行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度。对于村干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要求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四是建立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
(二)理顺会计管理关系,加大会计管理力度。乡镇财政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起本乡镇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管理、指导等职能,逐步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同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行政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理顺核算程序,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监督控制制度等。
(三)增强会计法制观念,健全规章制度。首先应当加大会计法规、财经纪律的宣传力度,使行政村干部和会计人员了解其内容、意义,增强他们依法理财的意识。其次,依据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
(四)加强审计监督,实行财务公开。开展农村审计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是杜绝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一项重要措施。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每半年要对村级财务往来、收支运行情况进一行一次审计检查,对审计出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对不负责任的会计人员给予取消会计资格处理,对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大吃大喝等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加强群众监督。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首先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凡经过培训取得会计证的,方可从事会计工作,否则不准上岗。其次,会计人员的作用由财政部门统一考试、考核、聘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撤换会计人员。第三,完善会计人员奖惩制度,对于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业务精通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给予取消会计资格的处理。第四,加强会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各乡镇要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建立一支合格的会计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