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黄土高原上沿山而建的一个小村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习近平来到这里插队。从此,青年习近平和这个陕北小村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磨练意志,经历激情与理想交织的淬炼,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的封面上,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
《梁家河》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娓娓道来,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感情,细细品读总能令人泪目。5月2日,《梁家河》在陕西首发,全国同步发行,一经发行便被广大读者朋友一抢而空。
5月14日,我市在富平县召开了学习宣传《梁家河》座谈会,市委书记李明远就我市学习宣传《梁家河》一书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把《梁家河》的学习、宣传和发行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思想上,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在学习上,要将学习《梁家河》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在宣传上,要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实际效果;在发行上,要加大力度,实现全覆盖;在实践上,要最终体现到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上来。
6月11日,市委中心组举行了学习《梁家河》读书分享会,市上领导围绕书中感受较深的章节,谈感受、说感悟,学习《梁家河》里的“大学问”,这场直抵内心、涤荡灵魂的读书分享让在场每一个人受益良多。
从《梁家河》追寻共产党人初心,保持真挚为民情怀
几步一停留,一语几深情。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习近平念念不忘。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阔别多年,习近平回到梁家河后,站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他饱含深情地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真挚的情感、淳朴的话语,一字一句、一言一策,都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这种初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挥散不去的人民情结,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
分享会上,市委书记李明远谈起阅读《梁家河》的感受,多次提及初心。他说:“梁家河是总书记迈出自己人生第一步的地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的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点点滴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的‘大学问’可以用初心、为民、奋斗和实干四个关键词表述,习近平总书记还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就带领乡亲们打井修坝、开荒种地、建沼气池,为的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并且经常吃上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可以说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构筑中国梦的原起点,是一个写满初心、坚守信念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低调务实、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渭南的事情办好。”
李明远还提出了《梁家河》的学习要求:“学习《梁家河》一要体现到维护核心上,从中感悟到核心力量,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由衷的信仰、爱戴和拥护之情,转化升华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二要体现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落实省委‘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的部署,深刻体悟其中蕴含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推动学习活动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三要体现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渭南的关心关怀上,以学习《梁家河》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史料,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实践价值,使之转化为推动渭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要体现到推动追赶超越上,从《梁家河》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把抓学习与干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处变不惊、知难而进,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脱贫攻坚、治污降霾、营商环境提升等工作取得实效。”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毅在自己的读书感言中这样写道: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梁家河》,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为人民多做实事’作为人生志向,努力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感更强;就是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多到群众中去,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项目工地、深入现场一线,打好三场攻坚战,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境界、锤炼党性;就是要设身处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高质量发展、“三地一中心”建设,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抓好政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勇格结合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实际,谈了自己对初心的体会:“读《梁家河》,我想我们应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并用来指导工作。作为人大来说,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依法履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市政协主席吴蟒成将读《梁家河》的体会概括为四个“坚”字,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民初心,坚持学习求知,坚决克难攻坚。他表示,要努力提高政协领导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有效谋划,推动政协工作,不断提升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
带着思想印记的岁月,总能让人们驻足回首。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以后的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初心不改,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全身心为民服务。正如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从《梁家河》感悟学习精神,塑造党员干部知识品格
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习近平常常看书至深夜,一边抽烟,一边看书。煤油灯烟大,为凑近那点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这种爱学习、爱读书的知识品格不仅是青年习近平那时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务梁家河群众的力量。
党员干部该走什么样的路?如何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
“挖掘梁家河精神的富矿,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一贯要求的那样要求自己,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加强学习,坚持常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工夫,以党章党纪、先辈先进为镜,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从延安精神、习老精神、渭华起义精神、梁家河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毕生追求。”市委副书记王瑞峰这样讲道。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樊存弟表示,读《梁家河》一书,脑海中闪现最多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学经典、读原著、悟原理,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自觉强化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筑牢道德防线,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娥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梁家河》一书在我市的学习宣传发行情况: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梁家河》一书在全市的发行量已达18万册,全市上下举办读书分享会400余场,分享人数3000余人,参与受众5万余人。谈到读书感言,她说:“在《梁家河》中,青年习近平自觉把读书和求知结合起来,把读书和个人、祖国命运结合起来,始终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学习精神。学习研读《梁家河》,就要用心体悟其中蕴含的求知上进、追求真理的精神,保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忧患意识,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切实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市委常委、副市长吕培明在读书感言中动情地写道:读到全村群众齐聚窑洞门口为习近平总书记送行,几个好伙伴走几十里山路送他到县城,我不禁流下感动的眼泪!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再次表明:只要你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尽心尽力为他们谋福利,他们就会认可你,相信你,心甘情愿地跟着你。我们要踏着领袖的成长足迹,深刻领会“初心”萌发地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要义,弄懂弄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向中央基准看齐,注重学习,不断增强学习实效性,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心认为,一定要学习总书记的好学精神,沉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安安静静地多读几本好书,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厚积薄发,聚沙成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知识爆炸年代守住学习的耐力和定力。
让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观”照亮领导干部“学习之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争做学习型领导,争带学习型队伍,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从《梁家河》领悟实干精神,开创全市追赶超越新局面
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为大队支书后,凭着苦干实干的精神,带领着村民先后为村里修了四座大坝,挖了水井,建起了当时全省第一座沼气池,还给村里种了蔬菜,组建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组等。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乡亲们几十年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
乡亲们说,当时无论干什么活,近平都是冲到最前面,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
新时代的渭南,处处回响着追赶超越的奋进足音。在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发展“三个经济”,奋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梁家河》中的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精神,极大地激励着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追赶超越”大文章。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建军在读书感言中写道:要将梁家河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的强大动力。紧盯问题补短板,扑下身子抓落实,下大气力抓好大气污染、水资源防治及秦岭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并联审批,营造开放包容、合作互利、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统筹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追赶超越。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晓军结合对《梁家河》的学习理解,立足全市工作实际,提出要继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围绕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加大监督检查、查处曝光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干部作风问题,严肃查处在追赶超越发展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规不守、有令不行等问题,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市委常委、副市长罗书葵在分享会上这样说:“研读《梁家河》这本书,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扎根陕北老区,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动。来渭工作后,我负责民族宗教、人防、地震、地方志等方面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常常加班加点工作,不敢稍有懈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还将按照市委统一安排,紧盯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全力推动分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孟小瓒结合组织工作谈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他说,《梁家河》思想厚重、内涵丰富,让人情感上产生共鸣、思想上感到震撼,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优秀品质、领袖思想与治国理政思想的根脉来源和初心。下一步,将狠抓《梁家河》学习,进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党员个人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加强日常党性修炼。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活用好“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创新务实、担当负责的精气神,努力打造实干“铁军”,奋力推进渭南追赶超越。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孔令锷的读书感言简短精炼。他说,在《梁家河》中,读到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敢担当实干的生动故事,这对于我们开展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当前,渭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们更要向总书记看齐,时刻保持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奋发有为,用实绩说话,用行动证明。
市委常委、韩城市委副书记黄忠良的感言恳切真诚。他表示,将围绕脱贫攻坚、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将调研的成果转化为一项一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行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组织和群众的“满意指数”。
两个多小时的读书分享会上,市上领导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一一谈到了他们从《梁家河》中所感悟到的“大学问”,领悟到的梁家河精神,希望各级各部门将梁家河精神确立为行动指南,在新时代里,在奋斗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将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目标由梦想变为现实。(渭南日报记者 程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