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农民家里有了存款,一些好面子的农民开始了攀比奢靡的人情关系消费,“门户风”、“随礼风”欲刮愈烈。在本村本组乡邻及亲朋间因各种原因随出去的“礼钱”为保证不亏本,群众只好利用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升学、参军、盖房子(上楼板)、乔迁、订婚、结婚等名目大摆酒席过事收“门户”。今天你过事我送礼,明天我过事你还礼。愈演愈烈的人情消费,让人苦不堪言,但为了面子不得不随风跟进“打肿脸装胖子”。据我们在本镇的中汉村、东石村和北寨村随机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农村人情消费普遍存在,“门户”支出多的达1万左右,少的在2000元左右,大部分占年收入的10%-15%.有的已经超出了农民本身的承载能力,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败坏了农村淳朴、祥和的社会风气。
农村人情消费攀比奢靡的原因
为什么农村人情消费攀比奢靡之风如此盛行?经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陈旧思想影响。一些陋习如讲面子、比排场的思想在群众中根深蒂固,在人际交往和处事中讲究礼尚往来注重面子和排场,担心“低人一等”别人轻视,无形中追求“和人一样”甚至超越。为了面子,不顾实际,不断跟进攀比,礼越随越大,心越随越远。
2、宣传教育工作滞后,没有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合拍,部分群众价值观、荣辱观扭曲,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缺乏入心的理解,部分陈旧思想占据了“上风 ”,视豪华成为“时尚”、节俭为“落伍”。
3、农村人情关系消费攀比奢靡之风说到底是就是农民的虚荣心在作崇。家里 “过事”不大摆,就“不洋火”,就是没本事,没面子,低人一头;亲戚朋友“过事”别人随礼100元,你随50元,怕别人看不起,只好硬着头皮跟进。随礼的轻重在内心已成为亲戚朋友间关系远近亲疏的标杆,忘记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无意中把亲戚间、朋友间、邻里间的关系物欲化。导致群众不断的、无奈的“随礼”,想方设法的“过事”收“门户”。
遏制农村人情消费攀比奢靡之风的对策
要想刹住农村人情消费攀比奢靡之风,要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树立新典型。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顺朴素的人际关系,轻物欲重感情。倡导农民群众继续发扬勤俭节约、勤俭持家、量力而行的光荣传统,对各种攀比奢靡浪费行为,不效仿、不羡慕、不追捧。
二是要建立或充实“村红白理事会”。由村上牵头,吸收村干部、威望高的家族代表、“过事”总管、愿意发挥余热的退休干部成立。切合实际的制定、修改本村的各种“过事”章程,明确“过事”的规模、程序、酒席安排,特别规定亲戚、朋友、邻里的“随礼”标准,提倡新事新办、 简办,全体村民要自觉遵守,互相学习,互相效仿。
三是要强化监督,从农村党员干部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坚决刹住农村人情消费“门户风”“随礼风 ”,党员干部要带头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按规定办事。要敢于打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坚持发现一批,曝光一批。采取不打招呼、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党员干部人情关系消费事宜进行不间断抽查,让群众都知道这种“光彩事儿”。着眼于彻底挖掉部分干部喜欢收礼收钱的劣根性,除对查获的资金上缴外,探索罚没其相同数额的金钱等途径,让当事人“吃多少吐多少”。对那些影响恶劣的、些屡教不改、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要从重从快处理,坚决先免职后处理。
四是要做到城乡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员来往密切,电视、网络、智能手机已进入普通农家,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市社会风气带领、影响农村社会风气。因此,要采取措施使人情关系消费攀比奢侈之风的遏制在城乡同步开展,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许庄镇 刘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