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平
能不能在一个地方干出百姓称道的政绩,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检验,也是评价一名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尺
领导干部理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理直气壮地追求让党和群众满意的政绩,理直气壮地追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不敢说政绩、不愿谈政绩,似乎追求政绩就是捞取个人资本、搞形象工程。这是一种误区。浮夸做秀、报虚假数字、搞“盆景工程”的“政绩”,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但对能促进发展、让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要敢于理直气壮地追求。 追求政绩,要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想问题、作决策、促发展。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追求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政绩,是以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追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既要看它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 真正的政绩,不是“喊”出来的,不是“秀”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惯例,善于把政策转化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行动方案,开动脑筋,勇于在工作上拿出“一招鲜”,在没路时闯出一条路。只要有利于发展、进步和人民的福祉,就要敢闯敢干敢冒风险。 考核一项工作、评价一个干部,既要重民意、看口碑,又要形成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在实际工作尤其是重点难点工作中锻炼队伍、发现干部,把创业有功的人用起来,把敬业有成的人留下来,把无所作为的人调出来,把败业有余的人撤下来。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让投机者得利,营造出鼓励创新、嘉奖成功、注重实绩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