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渭南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一 (一)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 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2月22日,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2008年,全市上下坚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完成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17.31亿元,同比增长15.2%,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9.67亿元,增长30.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36亿元,增长33.05%,增幅跃居全省第三; 全市财政支出82.97亿元,增长43.34%; 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3.59亿元,增长54.45%,增幅居全省第一;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6.67亿元,增长29.01%,增幅居全省第一;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001元、2976元,分别增长24.6%和23.5%,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1和4.9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下降6.5%,超省控目标2.1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3.7%,人口自然增长率5.11‰,均低于省控目标。 (二)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 报告指出,2008年,我市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高起点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区、卤阳湖、韩城龙门及华县工业园列入省级承载产业集群规划园区,其他11个园区全部列入省重点支持的县域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9%,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极; 全面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和月排名评比、半年观摩制度,11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超年度计划10.9个百分点; 蒲城100万吨二甲醚、陕化节能技改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开工建设; 韩城龙钢1280高炉等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建成投产; 西潼高速改扩建等20个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 积极赴省进京衔接争取,累计落实国家投资6.58亿元;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修订完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实行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实际到位资金87.2亿元,增长42.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97.57亿元,增长31.49%; 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55%和2.83%,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11天,比去年多24天。 (三)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报告指出,2008年,我市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修编中心城市总体规划。 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快22项重点工程建设; 新修改建城市道路7公里; 城区3所学校和市中心医院开工建设; 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 朝阳公园基础工程基本完工,湭河综合治理1、2号橡胶坝竣工试运行; 涧峪水库建成供水; 拆除临违建筑84处,建成街头绿地5处,“三拆”植绿143处,新增共享绿地广场32个; 南塬新栽大规格常绿树种12万株,完成朝阳大街路灯改造和38幢楼体亮化; 城市早餐工程全面启动; 文明单位创建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紧紧抓住全省“关中百镇”建设机遇,编制完成县城和重点镇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创建卫生县城活动,合阳县跻身省级卫生县城; 小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两个百分点。 (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2008年,我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一村一品”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水果、蔬菜、畜牧三大特色产业。 全年粮食总产228.56万吨,创历史新高; 绿色果品基地发展到90万亩,设施蔬菜发展到48万亩; 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65%; 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32平方公里; 坚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96万人次,务工收入达48亿元。 (五)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 报告指出,2008年,我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编制完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华山景区管委会,组建华山旅游集团公司,面向社会招聘经营管理人才,较好实现华山旅游的转型改制;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华山旅游主干道景观改造,建成洽川黄河浮桥,开工建设沿黄公路,少华山森林公园、富平陶艺村等项目取得新进展; 成功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世界陶艺年会、陕西苹果节、城乡规划与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等大型活动,对外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白水富卓苹果人家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同州梆子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华县皮影文化产业群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天地社火》参加了北京奥运开幕热场演出; 民俗演艺进景点扎实推进,华腔老腔成为东府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40.1%。 (六)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报告指出,2008年,我市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财政投入资金20.6亿元,其中市级配套7000多万元,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就业、看病、上学等难事、烦心事。 充分利用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1.2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提标,农民参合率达到93.22%; 3所县级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建成投用; 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43.3万群众享受计划生育补助;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覆盖, 62所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彻底解决了历史拖欠的教师工资; 合阳县荣获全省教育强县称号; 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加强,渭南职教园规划通过评审,“渭南技工”被评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为残疾人办的10件实事全部办结; 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2.9万平方米,新建、收购、改建廉租住房8.7万平方米; 解决了8788名贫困农民住房困难; 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建立,当年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5.4万多人,居全省第一;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695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提高到95%; 30万人的安全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全面完成15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8.1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8.3万低收入人口摆脱贫困; 发放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2.85亿元,完成移民安居项目建设4039万元; 全年下拨救灾资金1.2亿元,妥善解决28万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新建户用沼气池1.6万口,改造建设各类农家店1200个; 全社会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记者 吕 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