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强调必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思路。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如何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主动而富有成效地发挥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必须树立科学的党建观,做健康发展的坚定维护者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党的直接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必须在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反腐倡廉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使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政廉洁。可以说,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是保持党的肌体纯洁的“安全阀”,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推进器”。
1、深化教育,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六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要从维护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及时掌握、研究和解决事关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要以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为依托,大力宣传反腐倡廉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效,充分展示我们防腐治腐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教育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廉政勤政为保证的服务观念。
2、严明纪律,有效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要针对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公务消费、职务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立足教育、着眼防范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包括严禁违规配备小汽车、严禁参与赌博、严禁收受红包礼金、严禁利用婚丧嫁娶借机敛财等。同时,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经常性考核、谈话和诫勉、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构筑起组织、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增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为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良的干部基础。
3、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建设。作为源头治腐的组织协调单位,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调研反腐问题,协调组织、人事、检察、财政、司法、审计等单位,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八项制度”,扩大“三公开”。要突出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压缩行政编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行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完善投资项目备案制;坚持建筑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招拍挂,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先进的制度保障。
二、必须树立科学的反腐观,做加快发展的有力推进者
遵循“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乡差别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下岗失业警钟敲响,金融风险、入世冲击、利益分配导致社会心理的某些波动和失衡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都将使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使反腐倡廉工作乘势而上,就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必须以“加强反腐倡廉就是服务经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就是服务小康社会建设”为基本理念和指针,树立起科学的反腐观。
1、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握中心点。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坚决避免就纪检监察任务抓纪检监察工作的单一思维,纠正将纪检监察工作与发展经济相对立的错误,解决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与抓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与发展经济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理念,使反腐倡廉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相互协调、同步推进。要克服纪检监察工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无处发力、无所作为的错误认识,强化纪检监察工作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为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安排、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同加快发展这个中心紧密结合,把纪检监察中心工作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反腐败工作方针的把握上,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突出问题。
2、在工作落实上,必须选准切入点。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认真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纪条规的严肃性,必须站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就是抓生产力和竞争力,就是抓“第一要务”,从而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通过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认真处理有关经济环境方面的投诉,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投资者反映的问题;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行政效能建设制度和超标准收费等问题,严肃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在加大对诸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到企业吃拿卡要报;部门利益至上,“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乱设卡、乱查挡;服务态度恶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造成项目损失、税源流失等影响和危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查处力度的同时,要注意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从中发现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与漏洞,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 去年,县纪委、监察局牵头,针对以上问题,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整治活动,全面强化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效能制度,坚决查处各类“三乱”和“门难进、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县委县政府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行了重点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制、项目代理制和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指派特派员制度,提高了项目建设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年来 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150 余起, 查处各类破坏投资环境案件 5 起,为企业减负 30 余万元。
3、在制度建设上,必须抓住关键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致力完善制度规范,以发挥制度反腐的治本作用。关键是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廉洁从政规范。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制度、规定、要求等进行清理,保留适用和管用的,并及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制定新规范。二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以“管权、管钱、管人、管事”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公共权力运行规范,重点从加强审批权、执法权、处罚权、资金调拔权、项目合作权等方面的监督入手,关卡前移,提前介入,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和纪律的行为坚决查处。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实现由事后查处为主向事前监督为主的转变。要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四是建立健全考评体系。要完善各种廉政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考核制度、实绩考核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以及“一把手”述职述廉、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强化对各级党政“一把手”、执纪执法部门、掌管人财物的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切实提升监督效果;同时,要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使党风廉政建设的评价科学化、数量化、精确化,发挥评价、监测、导向、预警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五是建立健全督查落实机制。制度的关键在落实,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必须把抓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三、必须树立科学的服务观,做良好环境的积极创建者
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品牌,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环境也是生产力。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充分履行职能,做良好环境的积极创建者。
1、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要继续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定期组织分析研究,加强具体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不正之风。要围绕优化投资环境这一主题,从领导机关和部门抓起,以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行风评议活动。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察员的作用,督促检查各单位制定优化发展环境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企业和群众的意见。
2、充分发挥惩处警示职能,营造廉洁的投资环境。要把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作为重点,坚决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政审批中滥用职权、刁难企业、执法扰民等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及违法审批、检查、处罚、收费和行政不作为等损害政府形象的案件。特别是要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坚持“五必查”,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查;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措施推进和落实不力的问题必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事项必查;不听招呼、顶风违纪的必查;任期内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必查。既要在治标上抓落实,又要在治本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教育,监督等综合手段,从机制制度等方面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确保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同时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紧密联系党委、政府中心任务,把执行纪律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真正做到保护改革者、支持创业者、帮助失误者、惩处违纪者,打击诬陷者。
3、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围绕上级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定、决议及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和落实不力的行为,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要围绕规范党政机关工作行为开展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思想懒散、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纪律涣散以及作风飘浮、形式主义等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执收执罚行为。要以行风评议为龙头,对执法机关和窗口服务单位的从业行为进行整顿,切实纠正影响发展的不正之风。要紧密围绕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执法环境,抓住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效能监察,严肃查处损害国家、集体、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制定完善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4、充分发挥源头治本职能,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了该取消的坚决要取消外,能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要推向市场,彻底解决一些部门抓着权力不放,部门利益至上,为小集团和个人捞取好处的问题。要推进资金使用由随意性向制度化转变。继续实行财务管理分工负责制,重大财务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理财制。要抓好会计集中核算,继续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快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的建设,切实管好财政资金。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及高效运行机制,研究规范其运行办法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民心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做到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在全面履行职能中渗透和体现服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干部就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总体要求,加强学习,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使反腐倡廉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经济建设同节奏,最终实现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