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且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可见,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对于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是何等重要。而要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就必须加强领导科学的研究,真正为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领导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首先实行科学领导。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领导就是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领导。同样,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领导方式。没有科学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领导方式,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没有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实行科学领导,转变领导方式,就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科学理论作支撑。这就是加强领导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之所在。但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对此认识还不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加强对领导科学的研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期盼加强对领导科学的研究。领导方式不转变,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广大干部务必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领导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提高自觉性,增强使命感,把领导科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提高认识,真正明确加强领导科学研究的紧迫性。加强领导科学的研究,不但很重要而且很紧迫。首先,形势的严峻性迫切需要加紧领导科学的研究。从总体上看,现在的形势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无论国际国内形势、政治形势、军事形势、经济形势都有很多有利的方面,也有许多严峻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有领导科学理论做指导,以便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加以应对。其次,任务的艰巨性迫切需要加紧领导科学的研究。我们现在面临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任务、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等等,这些任务都非常艰巨。我们面临的建设的任务、发展的任务、改革的任务、稳定的任务相当艰巨,客观上需要我们方方面面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这就需要加紧研究领导科学。再次,困难的严重性迫切需要加紧领导科学研究。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没有科学的领导理论作支撑,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加强领导科学研究上下功夫显得非常迫切。最后,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现状需要加强领导科学的研究。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靠创新,依靠改革开放等等,实现科学发展。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还很不适应。这说明还没有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急需领导科学理论的指导。
整体把握,努力加强领导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当前对领导科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但缺乏系统性。领导科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领导能力的研究,而应包括领导体制、领导班子、领导职责、领导素养、领导能力、领导方式、领导作风等方面。当前,应加强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一是加强领导体制的研究。二是加强领导班子的研究。三是加强领导方式的研究。四是加强领导作风的研究。总之,以上问题都是进行领导科学研究所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服务大局,高度重视领导科学研究的针对性。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应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面对当前的形势,领导科学应该注重研究如何提高以下八种能力:一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二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矛盾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因此,领导科学要研究如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等。三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能力。领导科学研究必须在如何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形式和方法、特别是在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上作出科学的回答。四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领导科学研究必须在如何尊重群众、接近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正确引导群众方面给出科学的答案。五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领导科学必须在“快、稳、妥、防”四个字上多下功夫研究,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六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现在是腐败高发期,怎么能够防止腐败,使我们党和国家永远不变色,是领导科学必须给予回答的问题。七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怎么把人才选出来,如何把德才兼备的干部用到重要岗位上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八是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社会管理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个新课题,是对各级领导的严峻考验,对这个问题必须提高认识。
区别对待,不断提升领导科学研究的层次性。领导科学研究不能“一锅煮”,也不能上下一般粗,要体现层次性。因为不同的领导层次有不同的领导职能和要求,具有不同的领导特征,对领导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领导科学研究要注重以下三个层次的研究:一是中央层面。作为高层,主要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领导,具体地说要对阶层、群众、军队、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等实施领导的职责。二是中观层面。主要针对省、市、县党委及领导干部而言。比如,省、市这一级,需要的是把中央的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是微观层面。这个层面不仅仅指基层党政机关,还应包括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如县、乡镇这一级,所需要的是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处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社会管理的能力、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等等。领导科学应加强这个层面的研究。
有的放矢,切实注重领导科学研究的类别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需要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共同努力。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都和领导科学有密切的关系,都有不同领导职责、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对于组织工作,需要的是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方针和贯彻党的干部政策的能力;育人、选人、用人、知人善任的能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能力、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的能力,等等。总之,党、政、财、文、工、农、兵、学、商,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领域要求,领导科学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所需要的能力来加强这个层面的研究。
创新方法,特别强调领导科学研究的时效性。领导科学作为理论研究,贵在解决实际问题,贵在讲求时效。要抓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当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生的问题,下大力气研究如何提高领导艺术。这就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现代科学精神而又适应现代领导实践需要的新的领导科学体系。一是文献法。文献研究法是加强领导科学研究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法。二是实践法。领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核心问题是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三是统计分析法。要注意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如网络、各种新媒体、各种电子信息工具等。四是碰撞法。只有碰撞才出火花,才出新思想,才有点启发。现在的理论研讨会缺乏深入研讨,缺少实质性的争鸣商榷。真正的研讨是面对面的交锋,因此,要大力倡导争鸣,通过多召开有实质意义的座谈会、小型研讨交流会等形式,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研究的热情激情、责任感。总之,要创新领导科学研究的办法和形式,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培养后俊,大力推进领导科学研究的持续性。领导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关键靠“人”,靠一支热爱领导科学研究的队伍。领导科学研究队伍状况如何,决定着领导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领导科学研究是否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领导科学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有不少从事领导科学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也有各行各业热心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导干部。但总的说,目前这支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领导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一要注重健全研究机构。各行各业可以成立一些专业性的研究学会,以便为加强领导科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把资源整合起来,把热心领导科学研究的人员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二要培养后备力量。如果领导科学的研究后继乏人,领导科学就不会走向繁荣,就难以持续发展。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大对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采取自学、到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深造、下基层锻炼、多参加学术交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等形式,支持帮助热心领导科学理论研究的人员学习、提高。总之,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建设一支领导科学研究队伍,尤其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以使领导科学的研究获得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