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2月6日—10日 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4月15日 中共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
4月26日—7月21日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和增设一些中央工作机构。各中央局相继撤销,所有分局也陆续改为省(区)委,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各省区市党的工作。决定设秘书长、副秘书长,建立中央秘书长会议,代中央处理日常工作。邓小平任中央秘书长。6月,6个大区的行政委员会全部撤销。
6月28日、29日 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前,周恩来1953年12月31日接见参加中印有关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于1954年4月29日写进有关协定中。
6月—9月 我国长江、淮河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大水灾,共有14个省区6069万人受灾,受灾面积达1.2亿亩。受灾地区党委和政府迅速动员,组织群众转移,开展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取得抗洪斗争重大胜利。
7月 南昌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初教5教练机。此后,新中国相继试制成功歼5型、运5型、直5型、轰5型飞机。
9月15日—28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为副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9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0月7日 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975年3月兵团撤销,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
11月9日 国防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自1955年1月起开始实行。长期实行的供给制为军官薪金制所代替。
11月13日 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主要领导上海市委,并对江苏、浙江省委的工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等几项主要工作保持领导关系。1960年11月撤销。
12月21日—25日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举行。周恩来作政治报告,指出由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经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政权机关的作用已经消失,但它本身的统一战线作用仍然存在。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2月25日 康藏(后改为川藏)、青藏公路全线通车。毛泽东为公路通车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此后,还建成新藏、滇藏等通往西藏的公路。
3月1日 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作出批示:“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此后,党和政府初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和推广活动。但由于在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上发生偏差,计划生育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未能得到切实贯彻。
3月21日—31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决议》、《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以及关于高岗、饶漱石问题的决议,选举产生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原有的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撤销。
4月18日—24日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和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共同倡导形成了“万隆精神”。通过这次会议,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普遍交往的大门。
5月13日 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7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公布。按该法规定,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
8月31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的命令》,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生活待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首次授衔,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加上补授和晋升,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止,共授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