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2月7日 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后,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3月8日、22日 河北邢台地区相继发生里氏6.8级和7.2级强烈地震。据不完全统计,受灾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死亡8064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4月20日 河南林县红旗渠竣工通水典礼举行,总干渠和干渠全长171.5公里。
5月4日—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作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历经10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5月7日 毛泽东对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作出批示(即“五七指示”),提出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既“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
5月28日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成立。这个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到九大后基本停止活动。
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本年度高校招生推迟半年。由于“停课闹革命”,高校从1966年至1969年四年停止招生。1970年后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8月18日 毛泽东等在天安门广场接见首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及群众。红卫兵运动迅速遍及全国。到11月下旬,毛泽东共八次接见红卫兵1100多万人次。
1月6日 上海“造反派”组织夺取上海市党政大权。随后,全国各地刮起“夺权”之风,造成各级党政机构瘫痪半瘫痪。在“全面夺权”基础上,各地陆续建立军干群“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2月11日、16日 在中南海怀仁堂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中央碰头会和此前1月19日、20日召开的中央军委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这次抗争后来被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和打击。
3月19日 中央军委作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1967年至1972年间,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280余万名指战员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9月5日 中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参与援建。1976年7月,坦赞铁路建成通车,全长1860公里。
10月27日 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发出《关于已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批示》。12月2日,又发出《关于整顿、恢复、重建党的组织的意见和问题》,提出凡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委会筹备小组的单位可恢复党的组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