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然而,当前仍存在着制度制定的初衷与制度执行的效果之间有落差,这既有制度本身的因素,也有制度执行者的因素,还有制度监督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切实消除这些制约因素,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一、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切实解决执行中难操作、难落实的问题
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是造成制度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因为严密的制度是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针对性是否明晰,对执行过程是否顺利和执行目标能否实现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要把健全完善制度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立足实际,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什么制度,制定到什么程度,必须基于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的充分把握,基于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客观评估,基于对反腐倡廉制度供求关系的深入研究。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建立相应配套措施,使普适性的笼统规定明确化,原则的表述具体化,确保制度真正可操作、行得通、推得开、用得好。二是立足重点,注重制度的针对性。要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在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对腐败问题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认真研究,研究其腐败发生规律,积极探索有力和有效措施,要结合典型案例注意制度约束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制度的效用。三是立足防范,注重制度的前瞻性。要做到超前防范,因为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防范。因此,制度设计时要有一定的提前量,要掌握腐败现象的苗头性、趋向性问题,掌握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腐败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要有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增强制度建设的防范效能。特别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善于从群众的信访中发现问题,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修正和改进制度,增强制度的防范力。四是立足完善,注重制度的全面性。要定期对制度集中清理梳理,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强化,对不够严谨有明显缺陷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已过时的制度要及时废止。有实际需要但制度没有涵盖的,要及时研究制定加以补充,做到不留“死角”、“断层”和“盲区”。要注重制度间的协调配合,使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配套完善,发挥出整体效能。
二、增强制度执行的主动性,切实解决执行中不熟知、不自觉的问题
制度执行人的因素是影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制度是由人执行、靠人遵守的。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把领导垂范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增强制度执行的主动性。
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教育,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性,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模范作用。一是要力求“广度”,丰富教育内容。要把制度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有计划地进行制度教育,不仅要着眼当前,还要立足长远地去抓制度教育。要把制度宣传教育渗入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项工作之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熟悉反腐倡廉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基本内容,掌握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制度的纵横联系,掌握上位制度与下位制度的纵向衔接,掌握多项同位制度的横向关系。二是力求“深度”,提高教育效果。要选准教育载体,采取多形式、采取多手段进行制度教育,使制度教育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在制度教育的深度上下功夫,不仅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制度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弄清制度所约束管理的对象,所需达到的目的,而且要让制度入脑入心,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熟知制度的“明白人”,遵守制度的“有心人”,达到记于心而敏于行。三是力求“力度”,突出教育重点。严格落实制度,要靠领导干部主动抓,靠领导干部带头做,领导干部的实际表现,对制度落实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开展制度教育时,要把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严教育、严管理、严要求,消除领导干部权高于法、情大于法、威盛于法等特权思想,使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中时时、事事以“先于”、“高于”、“严于”一般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学习制度,自觉执行制度,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从而达到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有力度、有实效。
三、维护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切实解决执行中不执行、乱执行的问题
制度的执行,不仅取决于自觉,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从严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切实解决执行中不执行、乱执行的问题,维护制度建设的严肃性。
维护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就是要强化监督,从严执纪。一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作为监督的重要责任部门的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监督,切实督促制度落实。特别要对容易发生问题、滋生腐败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早挖死角、勤堵漏洞,根除隐患。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二是改进监督方式。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科技手段融入到制度执行和落实之中,避免重人情、轻制度规范,重潜规则、轻显规则的问题发生,确保执行过程公平、公开和公正。要改进群众监督方式,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开通监督电话,开辟自由论坛,畅通诉求渠道,执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下评上”活动等途径,增强群众监督效果。要善于抓住监督重点,抓住了监督重点就能使监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干部调整、提级晋职、工程招标、重大项目开支等重大事项和重要时段,进行重点监督。只有采取重点抓、抓重点,才会使制度落实好、维护好。三是严肃责任追究。要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行为,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对变通制度、打擦边球行为的追究,也不能以罚代究,以教育代替处罚,防止小过酿成大过,小错拖成大错。要做到公正、公平,不以职位高而免责,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使有权者不敢以权谋私藐视制度,位高者不敢以身试法无视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威慑性和严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