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编撰《大荔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史》之需,6月10日我们一行四人寻访了曾于1955年至1957年担任大荔县委书记、兼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离休老干部师道铎,使我感慨良多。
师道铎,陕北子洲县人,13岁参加革命,23岁任蒲城县县长,25岁任大荔县委书记,在关中一带可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娃娃县长”,今日一见,师老虽已86岁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思维非常清晰,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种老态。
在小区门口,锻炼回来的师老听说我们从大荔来西安专门找他,非常高兴,一路把我们引上四楼的家中,上楼时师老气息均匀,一次未歇,我们要搀扶他,竟被他回绝了。到家门口,老人掏出钥匙打开防盗门,站在门口执意把我们四个晚辈一一让进家门,自己才进去。进了门,我们才发现保姆就在家中,师老只所以没有叫门,怕是怕怠慢了我们吧!老人之谦逊细心不由让人感动。
师老的家虽在四楼,却是三十多年前所建旧楼的顶层,装修很是简单过时,老式沙发上一只靠垫的外皮还破了几个洞,我想,这不应是财力的问题,而是朴素习性吧!
茶水到好后,师老听我们说明来意,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提起大荔,老人记忆犹新,从1955年11月一天半夜接到地委电话,让第二天八点前赶到大荔报到,他天不明与通讯员自蒲城骑自行车按时到大荔一事谈起,谈大荔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县乡干部,没有半点含糊,提起大荔的地名,可以具体到村,提起大荔的经济作物,一口说出当时棉花、花生、黄花菜、大红枣的年产量。特别提到沙苑的大红枣时,老人风趣的说,大荔的红枣皮厚肉多,晒干装篓时当地群众用脚踩实,出口到非洲后洒上水很快又滚圆滚圆的,很受欢迎。说到沙底辣子时,老人还记得是莲花池的那片地里的最好,诀窍是要用牛马的蹄甲做肥料。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出自一位离开大荔近五十年的老人之口,足见老人对大荔的印象之深,更见老人在大荔工作之实。
提起大荔,师老还说到他在1962年参加中央七千人大会时,写了关于降低三门峡水库库容,保护关中平原,妥善安置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报告,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视,不仅派习仲勋、陈云二位领导人专程来渭南代表团看望慰问,而且亲笔批转印发每一位中央委员。国计民生永在师老心中。
谈及生活,师老说到了许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战友、同事、领导,有的战争年代为革命光荣牺牲了,有的文革受冲击遭受不公正待遇,而自己能安享晚年,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很满足,虽然近年患了心脏病,但是得一偏方,即长期吃石榴、饮石榴汁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用后效果很好,让我们不妨一试,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不觉间,时钟以指向下午一点,我们已整整谈了四个小时,早已错过了老人午饭,再不敢劳累老人,赶紧告辞,临别,老人说:“我这一生唯一的遗憾是在大荔没有把工作做好,希望大荔人民谅解!”镰山逶迤,河洛长流,见证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情怀,更是我辈学习的标杆!(大荔县纪委监察局 雷新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