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前的提法是‘基础性’作用。对市场作用提法的升级,凸显了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打消了一些人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方面的疑虑,预计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王军说。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等突出问题,成为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攻克的难关。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
聂高民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不少壁垒;商品价格虽然实现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要素价格市场化仍然滞后;城乡建设用地的二元分割,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
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激活微观活力,又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会在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不应当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应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竞争,在此基础上是可以实现融合的,股份制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聂高民强调。
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王军认为,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在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事中、事后的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要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前的提法是‘基础性’作用。对市场作用提法的升级,凸显了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打消了一些人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方面的疑虑,预计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王军说。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等突出问题,成为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攻克的难关。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
聂高民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不少壁垒;商品价格虽然实现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要素价格市场化仍然滞后;城乡建设用地的二元分割,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解决。
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激活微观活力,又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会在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不应当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应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竞争,在此基础上是可以实现融合的,股份制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聂高民强调。
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王军认为,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在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事中、事后的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要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社会公平正义提速 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面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意味着促进公平正义将进一步提速。”王军说。
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区域差距的扩大,征地拆迁、公平竞争、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提速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愈加迫切。
“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体现了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说,“公平正义不是拉平,而是要让大家在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法治环境下平等竞争。与此同时,要让社会保障体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后的支持,让人民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充满希望。”
迟福林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社会都非常期盼。预计下一步在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收入规范化等方面将会有更多政策出台。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全会还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迟福林说,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找出了一条路,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为下一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民积极性传递了重要信号。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必须并行推进。”聂高民说,全会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这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真正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