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黎明被带入法庭。胡明艳 摄
9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合肥市新站开发试验区财政局原局长董黎明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30万元。今年41岁的董黎明非法收受财物、干股合计1203万元,这在贪官队伍里已算不上什么“壮举”,但这个“青年才俊”头戴8顶官帽创造的官场“奇迹”,以及他对受贿问题的天真解释,引起了一片哗然。官员兼做老板,这种早就被禁止的现象更是受到广泛的批评责问。
“这只能算违纪不能算违法”
8月30日庭审时,公诉人刚开始宣读起诉书,被告人一连串的身份就引起旁听人员一阵唏嘘:董黎明捕前曾任合肥新站开发试验区财政局局长、国资局局长、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房地产开发(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合肥新站建设投资公司董事长,合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安徽中州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副眼镜、个头不高、面目清秀的董黎明不过是个副处级官员,居然拥有8大职务,除3个政府行政官位外,还有5家企业的董事长职位。这5家公司主要从事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及项目投资管理、房产开发销售、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事业项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这些企业几乎都带有一定的垄断性。那么,董黎明究竟何德何能可以权倾八方?如今又为何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
公诉机关对董黎明的指控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997年至2009年间,非法收受合肥市原郊区瑶海街道胜利村等13个单位和个人的财物,少则2000元,最多4.7万元,累计23万元。对这些琐碎的受贿数额,曾经掌握庞大国有资产的董黎明认罪认得颇为爽快,称都基本属实。他对收受这些钱物的理解也很流俗:送钱给他的有昔日好友、同事,也有有求于他的银行行长、会计事务所所长、房产开发商,大多是“礼节性赠送”,觉得不收下对不起朋友、磨不开面子。有的是为了感谢他帮忙要到了工程款,有的是希望他安排财政款存到他们的银行,有的是为了揽工程、退税,还有的是为了能在新站区承揽审计业务。
2007年下半年,刘某为了得到时任新站区财政局局长董黎明的帮助,要和董黎明合办公司。二人商议后,由刘某代为出资180万元,以陶某的名义代董黎明入股,合作成立了安徽尊贵钢结构有限公司。
面对公诉机关的第二项指控,董黎明的态度变得十分坚决,认为自己没有受贿。他说,我和刘某是十几年的朋友,刘某想办一个厂,找到自己合作,准备在肥东买一块地,这样即使办厂没有赚什么钱,土地会升值,还是能赚到钱。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