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9月25日转载《新京报》文章:《河南三门峡市曝卖官窝案 7人落马1人出逃》。该文指出,河南三门峡市的系列反腐案持续至今已1年有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这场反腐风暴中,三门峡原副市长张君贵、原市交通局局长单向东、原市房管局局长黄国华等8名官员,相继因受贿落马。另外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助理调研员田成亮涉嫌受贿,以及卢氏县交通局原局长揣予苏涉嫌受贿。此外,三门峡官方尚未披露但坊间流传着的另2起案件,即三门峡市财政局原局长吕万松案和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涉嫌受贿案已进入司法程序。其中,李卫民于今年5月19日潜逃。他是三门峡系列反腐案中又一名落马官员。李卫民2009年8月从三门峡市调任至安阳任市委副书记,此前是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
三门峡窝案再次敲响干部管理的警钟。回顾近几年来发生的窝案,着实让人触目惊心:江西国土系统爆发“腐败群案”中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李江华、许建斌、陈爱民先后落马,并带出国土系统多起案件;永康国土腐败窝案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永康市国土资源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放光及永康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永康市房地产管理委员会、永康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指挥部民房拆迁办公室等部门15人相继落网;在国家贫困县湖北麻城 “官场地震”,据麻城市政府通告称,市委书记邓新生、副市长徐圣贤被“双规”、市建设局局长夏桂松亦被“双规”、市房产局书记陶兴文、市建设局副局长熊文俭被立案侦查;湖南衡阳中院原院长家庭腐败窝案中一家三口因贪腐受贿落马。
仅仅列举几例,已经足以令人震惊,受党教育培养这么多年,在领导岗位上干了这么长时间,党和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待遇、地位和权力,他们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最终坠落到违规违纪违法泥坑,经济损失姑且不说,单就党的形象、党员干部的管理来说所造成的损失、不良影响已经非常之大, 那么这些窝案频发的背后,暴露了什么呢?
从涉案当事人来说,思想防线失守,人生底线失陷,党性修养沦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权力观、事业观、地位观变形等等应该是导致他们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他们的行为已经与党的要求严重违背、逆向而行,滚鞍落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多年的教育培养和提拔重用,为何经不起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的攻击、抵挡不住现实的诱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悲剧。近年来党和国家已经对此有了充分认识,从密集举办的各级领导干部集训就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此的关注、重视程度。持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创先争优活动等都在致力于从改造思想入手,提高思想理论党性修养,升华思想境界,锻造过硬思想素质,以更加坚强的党性原则优良作风推进党的事业新征程深入开展,更好地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形势。
从案件发生的环境外因来说,转型期的社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利益格局不断转变,各种诱惑以各种形式加大对党员干部腐蚀力度,以求得利益最大化,而且这种趋势正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情况和现实构筑起了对党员干部的包围攻势,能否顶住各种诱惑的侵袭,关键看党员干部自身抵御侵袭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是否真想抵御、还是虚与委蛇,是否关上诱惑侵袭的大门拒之门外,体现了党性、素质、作风是否过硬。
诱惑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容否认。如何抵御诱惑,抗住诱惑,内因是关键,但是内因也要通过外因而发生作用。因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党纪法规已经为党员干部筑起了一道又一道防护墙。然而这些防护墙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遵守、执行的自觉性如何,还要看党员干部自身素质。而唯有形式多样、充分到位的监督和一览无余、不留死角的公开,才能真正做到权力行使的客观、公正、公平,才能真正杜绝一切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于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