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年轻有为”来形容青年时期的杜世成。1950年3月,他生于山东黄县(今烟台龙口),刚满20岁便当上了黄县大陈家公社河张学校的教师。在特殊年代里,仅24岁的杜世成便被提拔为黄县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步跨越。之后,他历任黄县县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黄县县委书记。
1985年至1987年,杜世成在山东经济学院、烟台大学干部专修科进修两年后,继续着顺风顺水的仕途:1987年8月调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9年5月升任烟台市长,时年39岁。新华社报道曾称,他“在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市长中,也许是最年轻的一个”。1992年3月升任烟台市委书记之后,他更是逐渐树立起“强悍”的形象。
1995年6月,45岁的杜世成由烟台市副书记升至副省级,就任山东省副省长,分管外经贸。历时仅八年的快速升迁,使他成为山东政界的“传奇人物”。
2000年10月,杜世成以山东省副省长之职兼任青岛市代市长,并在次年2月正式当选青岛市市长。2002年6月,杜世成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全面执掌中国经济第二大省的最重要经济城市。
政绩工程惹民怨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滨城市,也是山东最大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后,青岛发展势头强劲,被国家列为“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青岛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初任青岛市长,杜世成就提出了“经营城市”的发展思路。2003年开始,青岛市政工程频频上马大手笔,东西快速路、杭鞍快速路、滨海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大炼油、丽东化工、造船厂等大项目在当地尽人皆知。
杜世成能言善辩,立言果断,深谙舆论造势之道,由于对舆论工作抓得很紧,在其任上,无论是公开媒体还是网络论坛,鲜有对这些大项目质疑的声音。事实上,其中的一些工程,不仅劳民伤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鸡肋”设施。
总投资22.7亿元的杭鞍快速路是青岛市第二条东西快速路,西接胶州湾高速公路,北接建设中的跨海大桥北桥位,南接规划中的青黄海底隧道,东接辽阳路直至滨海公路,是青岛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三纵四横”的重要一横。这条名义上已经竣工的快速路,至今仍遗留下很多问题。由于在上马杭鞍快速路工程时,没有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设计中的公路出口紧邻居民楼,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相关补偿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直到2007年4月底,杭鞍快速路仍剩内蒙古路下桥匝道尚未完工。另外,杭鞍快速路与东西快速路并没有便捷的连接,当东西快速路拥挤不堪的时候,杭鞍快速路无法起到有效分流的作用。说起这条公路,当地老百姓都显得非常无奈。
由杜世成主导的两大跨海交通工程,更是其炫耀政绩,不顾民生的证据。
2000年12月,山东海湾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后于2001年11月上报,并将湾口桥位(团岛一薛家岛)作为推荐桥位。但建大桥还是建隧道,专家们提出了不同意见。当时的专家大多主张建设海底隧道,因为它造价低,技术成熟,可全天候通行,不受天气、战争等因素影响。可是杜世成当时力主建桥——因为桥更显眼,更能体现他的“工作成绩”。
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青岛至兰州高速”青岛段的起点,工程全长35.4公里,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总投资99. 38亿元。大桥建成后,虽然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车程缩短约22-25分钟,但青岛不仅要付出近100亿元的建设成本,更需要500亿元的巨额维护成本。
经杜世成“做工作”,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无奈地获得了海湾大桥25年特许经营权。山东高速集团青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取得胶州湾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权,同时拥有大桥的广告经营权和旅游开发经营权,以及胶州湾高速公路的广告经营权。根据山东高速青岛公司的估算,收回投资成本需要约15年,剩下的10年将是投资回报期。这段时间内,预计仅有100多亿元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说,这实在是个入不敷出的项目。
助抬房价失民心
杜世成任青岛市长后,一直通过批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把GDP数字拉抬起来,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高房价能提升青岛的形象”。短短7年时间,青岛房价翻了几番。2004年第四季度,青岛房她产价格同比上涨了19.8%,涨幅在被调查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位。其后,青岛市房价仍然保持较高涨幅。快速增长的房价吸引了大批“淘金者”,小小岛城一度聚集了800多家房地产商。
2005年3月,杜世成应邀参加大众网“建设和谐青岛”的网上访谈,谈及青岛房价时称:“青岛的房价虽然很高,在沿海一线的别墅可能已经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但是如果顺着青岛一条街往北,那就是2万元、1万元、8000元、5000元、3000元,最便宜的还有1000元。” “ 往北走”一时成为青岛人无奈的戏谑之词。
暗箱操作埋祸根
2001年2月,中国石化、山东省和青岛市三方签订“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合作意向书”。青岛大炼油项目是国家级重点工程,中国石化的一个“巨无霸工程”,也是中国批准的第一座一次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油能力的炼油企业。
时任中国石化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陈同海,和时任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代市长杜世成,一直负责此项目,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合作者,关系日益密切。2005年6月22日,工程在胶州湾西的黄岛开发区奠基开工,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该工程的配套用地和资金上下其手,谋取了大量不正当利益。
杜世成、陈同海结成的腐败同盟中,有个被称做“李姐”的女人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6年4月24日,青岛华诚石化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诚石化)竞得位于薛家岛石雀滩路侧的大炼油项目生活配套用地,成交价2633元/平方米,仅仅高出挂牌起始价(2500元/平方米)100多元,明显低于同地段近3000元的市场价。华诚石化拍得土地后,却并未足额上缴1.18亿元土地出让金,其中部分还以各种项目通过隶属青岛市政府的青岛城建集团获得返还。
华诚石化成立于2003年8月8日,由李某掌权的深圳市方远公司占80%股份,青岛城建集团占20%股份。
为了竞拍上述土地,2006年3月,华诚石化增资扩股,两股东控股比例不变。竞得土地后半年,青岛城建集团原价退出,李某的公司就实际完全揽下了这块土地。
由于与杜世成、陈同海保持了密切的私人关系,李某在青岛房地产市场游刃有余,李某的公司通过低买高卖,赚取了大额差价利润。
山东“泰山地产”迎来了两位新股东——山东泰山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泰青投资有限公司进入泰山地产,前者持有75%的股权,后者则持有25%的股权。
根据泰山石油2004年年报,泰山地产注册资本为8065万元,资产总额为34893.47万元。2004年6月14日,泰山石油退出泰山地产,首创投资(青岛)有限公司以12335. 99万元的转让价,接手泰山石油所持的全部75%股权。而另一股东香港泰青投资有限公司,则干脆将其所持有的25%股权无偿转让给NC国际有限公司。
仅一个多月后,首创青岛将所持泰山地产75%的股权转让给青岛黄金海岸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金海岸),转让价高达32550万元。首创青岛在进退之间,净赚2亿余元。工商资料显示,首创青岛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由深圳两家公司投资组建,而其中之一正是上文中已经介绍的李某实际控制的深圳方远公司。参与组建首创青岛的另一家公司——深圳市兴盛源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9亿元,同样完全掌握在名为公司监事的李某手中。通过陈同海低卖,杜世成高买,李某轻而易举地在陈同海与杜世成之间腾挪泰山地产,便获益2亿元。
李某的廉价拿地能力在奥运会工程开发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青岛奥运帆船赛事基地的商业开发中,李某在杜世成的暗箱操作下,以16亿元的价格拿到了三块奥运帆船赛事基地的开发权,而这块地原预计的收益应在20亿元以上。
杜世成在重大项目上独断专行、违规操作的行为,引起了当地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不满,他们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引起中央纪委等部门的关注,并最终决定立案检查,2006年12月23日,杜世成被“两规”,其涉嫌土地违规交易、包庇身边工作人员和生活作风腐化等问题相继被曝光。
法庭审理
2008年2月5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庭审理查明:2000年至2006年1月,杜世成利用先后担任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山东省委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626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退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