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有名有姓,想找谁反映问题就能找谁。”当三年前,省纪委在总结安康市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时,很多细心的群众就有了这样的发现。走进县乡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往往能在显著位置看见当地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点名接访公示牌,依照公示牌,群众可以详细了解接访领导分工情况和信访问题处理程序,自主选择领导反映问题。
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公开领导干部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方式,便利群众到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控告、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意见时自主选择接访领导,接访领导负责协调和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处理反映问题,并回复反馈群众的制度。
据介绍,这一制度,针对的是基层群众信访渠道不畅、反映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在我省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推行。
在制度推进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点名接访制度与各自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了区域特色,使点名接访制度在推行中不断巩固、深化、提高。西安、渭南等市将点名接访制度与初信初访受理双向承诺制度、领导包案制度、信访快速处理制度、实名有奖举报制度有机结合,同时与党政领导大接访、干部陪访制度、信访接待中心制度相结合,收到明显的社会效果;延安市把点名接访制度与信访听证终结、署实名双向承诺、重要信访公开三项制度有机结合,发挥各项制度的综合效果;山阳县将点名接访制度与领导干部民情恳谈制度、接访双向承诺制度、领导干部大接访、巡回下访制度相结合,畅通了信访渠道。
针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多样性,大多数地方不局限于纪检监察部门,做到了三个延伸:一是将点名接访范围延伸到乡镇和县直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互相联动,互相衔接,增强了综合协调解决信访问题的力度。二是咸阳、宝鸡、延安、汉中、安康等市将点名接访范围延伸到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三是延伸到各县重点行政村,进一步拓宽了接访范围和接访主体,切实增强了制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据了解,制度推行几年来,全省被点名接访的领导干部37243人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32682件次,办结28833件次,办结率为88.22%。2011年和2010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总量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同比分别下降12.6%和9.7%。(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