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纠风工作中存在的宣传工作滞后、监督检查乏力、查办纠风案件力度不够,特别是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等薄弱环节,省政府纠风办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全省纠风工作力度的意见》,向市区纠风办、省直有关部门纪检组、监察室提出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纠风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纠风工作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问题发生。纠风工作涉及人事权、财权、事权(管理权)的岗位和环节很多,潜在的腐败隐患很大,廉政风险点也很多,极易引发不正之风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按照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纠风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纠风工作领域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堵塞程序漏洞,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问题发生。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纠风工作的舆论声势。进一步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集中力量组织撰写一批高质量的纠风宣传稿件,在《中国纪检监察报》、《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上予以刊登。下大力气办好我省《纠风工作简报》,继续加强在《秦风网》、《政风行风热线网站》等纪检监察网站的宣传,加大在国务院、省政府门户网站宣传纠风工作的力度,力争在人民网、腾讯网、华商网、西部网等群众关注度高的网站上有工作报道、有经验推介。在继续办好新改版的广播栏目—《秦风热线》的基础上,省纠风办正在与省广播电视台联合筹办《今日点击特别节目—秦风在线》电视栏目。省纠风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纠风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纠风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纠风宣传工作,通过各媒体联动宣传,形成纠风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声势。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监督检查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跟进,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在坚持以往单纯的以定期检查、工作督查和小范围检查等常规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暗访、交叉检查和有针对性联合检查,以及尝试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征地拆迁、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工作、食品药品安全、涉农负担、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在各项检查工作中,充分发挥纠风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既要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又要积极稳妥的处理好问题,还要对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四是严肃查办案件,进一步树立纠风部门的威信。坚持把查办不正之风案件放在纠风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集中力量,对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披露曝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扎实做好投诉举报工作,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属于纠风受理范围且问题比较典型突出的,省纠风办直接进行查处,一般纠风举报信件转到市(区)纠风办或部门行业监察室进行办理并加强督办。在纠风办信办案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办信办案流程,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办信办案效率和质量,切实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化解民忧民怨。
五是深化制度创新,建立纠正不正之风问题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两项纠风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纠风工作实际,继续深化制度创新,着力构建预防和纠正不正之风问题的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推广“电信10000号”民主测评方式,确保我省11个市(区)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民主测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二是建立六个重点领域乱收费问题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纠风办、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三是健全重大纠风信息报告制度,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纠风舆情信息,及时按照领导批示精神进行处理,将问题和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四是建立重大纠风案(事)件定期通报制度,对查处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案(事)件,选择影响面大、性质恶劣、发人深省的典型案(事)件进行通报,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和源头治本功能。(秦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