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台意见,安排投资环境百日整治活动,西岳清风网站现全文予以转发。
渭南市投资环境百日整治活动安排意见。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渭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全市开展投资环境百日整治活动,现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跨越”为抓手,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的发展理念,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诚实、信用”的投资软环境,打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全市对外开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二、时间安排
活动从2012年9月1日开始,12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自查自纠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各级各部门制定方案,动员宣传,征求意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市投资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意见建议征询和投资环境案件线索征集,开展明察暗访,查找和梳理投资环境问题。
2.重点整治阶段(10月1日至11月20日) 对自查和摸排发现投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对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3.总结提高阶段(11月21日至12月10日)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投资环境案件进行深刻剖析,总结经验教训,抓好制度建设,对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进行建章立制;对制度“不适应”的问题进行完善修订;对制度“不清晰”的问题进行细化明晰;对制度“不落实”的问题进行督促检查,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投资环境意见建议征询活动。认真开展投资环境意见建议征询工作。一是由市纪委领导带队,深入部分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了解投资环境现状,检查投资环境相关规定落实情况,倾听企业对我市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梳理破坏干扰投资环境案件线索,解决投资经营者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召开2012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座谈会,重点了解项目建设进度,行政审批效率,行政许可过程中是否存在公职人员吃拿卡要、故意刁难、滥用职权及以权谋私等问题;全面掌握项目周边环境状况、是否存在封门堵路、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以及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三是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发放投资环境意见建议征询函,诚恳邀请各界企业代表给我市投资环境问诊把脉,重点了解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在哪些方面存在干扰破坏投资环境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是怎样,企业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待遇和不法利益侵害。对于企业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市投资环境建设办逐一进行调查核实,认真追究处理。
(二)开展“规范执法,文明诚信服务”活动。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为重点,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系统)以及窗口行业认真开展“规范执法,文明诚信服务”活动。各级各部门要立足于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自我提高,以解决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办事拖拉、政令不畅、有禁不止以及粗暴管理、野蛮执法、以权谋私等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各部门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工作的重心转变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各系统从机关到基层站所都要按照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的要求,明确管理职能,划分事务权限,落实工作职责,形成约束机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存在的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各县(市、区)要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2.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各部门只能对《渭南市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公告》目录中公布的事项进行审批,坚持依法实施许可,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并结合政务公开,做到“八公开”,即:公开许可项目名称,公开许可设定法律依据,公开受理许可条件,公开许可办结时限,公开许可收费标准及依据,公开许可服务承诺,公开许可投诉电话,公开许可责任追究及法律责任。
3.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各收费单位要严格按照《渭南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进行自查,对照清理,对已取消的收费项目要加大自查自纠力度,杜绝“乱收费”;要对现保留的收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公开收费依据和标准,公示收费许可证件,严格收费审批程序,印制收费明白卡,做到文明收费;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各项规定,做到收缴分离,票款分离。
4.加强文明“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结合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基层示范单位、青年文明岗等活动,从影响投资环境的典型事件入手,从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重点解决精神状态、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廉洁从政、公正公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创建文明窗口工作制度,完善行业管理措施,严格服务程序和标准,坚持文明用语、文明服务,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投诉制、效能考评制、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从政行为,切实解决工作推诿扯皮、责任不清、效率不高、态度蛮横和“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
5.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从学习教育入手,切实提高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不符合规定的执法从业人员要坚决清退。要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三乱”及执法人员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以权谋私、办事不公和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健全部门和行业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使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要加大政务公开和扩大服务承诺范围,增强工作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工作流程,公开重大事项决定程序和结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把敢于承诺、勇于履诺作为一种职业操守认真践行。
(三)开展民主评议投资环境和政风行风活动。严格按照《渭南市投资环境民主评议实施办法》和《渭南市企业和项目负责人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和园区管委会投资环境工作暂行办法》要求,对全市涉企市级职能部门和11个县(市、区)及高新区和经开区投资环境建设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市级职能部门和县(市、区)投资环境的民主评议,评议采取“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格次进行。评议结果采取百分制,按照评议指标满意度赋值量化得分进行分类排序,满意度低于70分定为不满意格次,71至89分定为基本满意格次,90分以上定为满意格次。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考核投资环境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
继续在全市开展政风行风测评活动。按照省政府办“应评尽评”的要求,今年政风行风测评工作主要在22个行政管理部门、20个行政执法部门和22个公共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中开展。测评采取群众测评为主、日常考核为辅的方式进行,通过ICD语音外呼系统从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服务对象进行寻呼访问的方法开展群众测评。测评结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范围,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对各序列排名后三名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训诫。按照《省政府纠风办关于实行政风行风测评一票否决的规定》要求,对违反规定的7种情形进行政风行风测评“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政风行风建设最差单位”。
(四)加大对投资环境案件的查处。各级各部门,尤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发现和受理各类投诉,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究”。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要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市投资环境建设办公室和市政府纠风办投诉举报电话及本部门监督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监督。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各部门纪检组(纪委、纪工委)、监察室要把查办投资环境案件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坚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要牢固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的思想,在活动开展期间,县(市、区)至少要查处破坏投资环境案件2起,市级部门至少查办投资环境案件1起,预期未能完成案件查办任务的县市和部门,市投资环境建设办公室将根据摸排线索对有案不查、查案不力的分管领导要进行约谈。
(五)加大优化投资环境舆论宣传力度。渭南电视台、广播电台、渭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投资环境百日行动开展情况要进行深入报道。加大《纠风动态》的编发,及时搜集相关县市和市级部门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的新举措和好办法,编发信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介。同时,对查处的破坏和干扰投资环境案件进行及时通报。继续抓好《环境热线》走进县市大型户外直播活动,为群众和政府搭建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西岳清风网》和《东秦百姓》栏目开辟投资环境曝光台,及时进行曝光。集中开展投资环境宣传活动,各县(市、区)及市级相关部门要在主要街道和繁华路段进行投资环境横幅标语宣传,要使优化投资环境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同识共动。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这次活动由市投资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投资环境建设办公室牵头负责并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对此项活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负总责,要结合各自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认真抓好任务落实。
2.加大明察暗访。各级各部门在活动开展期间,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各级领导要亲自带队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深入一线,对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奉公、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揪住不放,严肃查究,认真整改,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信息沟通。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与市投资环境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及时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编发工作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