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第二个年头。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继续踩着不变的步伐,深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执纪监督,给了那些心存侥幸的干部“猛击一掌的警醒”,也给了人民群众“执纪必严的信心”,“摆个升学宴也会丢乌纱帽”,等等,这样的惩治措施,奏响了正风肃纪的强音。
【受访者说】头上悬着八项规定精神的利剑,所有“公”字头的东西用起来都必须照规矩办
“没想到,一个副局长为女儿摆个升学宴也会被点名通报并丢掉乌纱帽。”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名党员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8月,依兰县住建局原副局长李刚因顶风违纪举办“升学宴”敛财,被免去职务并全国点名通报。这名党员干部至今回想起此事,依然深受触动:“现在大家为孩子升学这事都不办宴席了,某种程度上对大家也是一种解脱。”
“如今,结婚办个酒席都要提前向上级申报。这在以前,是绝对想不到的事情。”山西省阳泉市某社区干部李琦说。
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实施,带给了广大干部群众太多的“没想到”。
郁伟华,是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党委书记。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前,他进进出出都有公车接送。可如今,再随便使用公车就要被点名通报甚至会有更严厉的处分。今年,45岁的他再一次“进了学校”——到驾校当起了“大龄学员”。
郁伟华说:“没想到自己40多岁了还要学开车。头上悬着八项规定精神的利剑,所有‘公’字头的东西用起来都必须照规矩办。据我所知,跟我一样去学车为以后开私家车做准备的还有9个乡镇的一把手。”
为官者的“没想到”,更多体现在约束要求之严和追责力度之大上。而群众的“没想到”,更多来自于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实施带来的诸多变化。
“河之洲”曾经是杭州市的一家高档会所。今年年初,杭州市开始大规模整治“会所歪风”。“以前,看见会所只能绕道走,太贵了吃不起啊。没想到,现在花个二三十块钱,就可以和好友喝喝茶吃吃东西,在这里坐上一整天。”坐在转型后的“河之洲”茶馆里,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街道居民肖昌佐高兴地说。
“一开始,我以为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过是一阵风。想不到这次是真抓,而且一抓就抓了这么久。”对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持久,北京市东城公安分局退休职工韩利华赞叹道,现在干部队伍的作风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对百姓不敢轻慢了,对规则不敢冒犯了,对权力不敢私用了。
点滴小事的不断规范,改变的是执政党的作风,净化的是全社会的风气,赢得的是老百姓的真心“点赞”。
【年度回顾】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节奏不改、力度不减,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不仅仅“摆个升学宴也会丢乌纱帽”。2014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一年来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具体的规定。
作风上的问题,哪怕是一丁点,也是天大的事,决不能等闲视之。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五一”、“十一”等节点,节前发信号、严明纪律要求,节中抓检查、紧盯违纪问题,节后严问责、加强通报曝光,节奏不改、力度不减,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西藏下发《关于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礼品的通知》,狠刹公款送礼歪风;江西规定,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一律要“事先报告、作出承诺、事后再报告”;天津对“四风”问题穷追猛打,今年前10月处理115人;贵州公布举报电话与邮箱,直接受理违规收送礼金问题;广东印发通知,对严禁现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违规打高尔夫球作出规定。
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形成震慑。每月一汇总、每周一通报——中央纪委监察部定期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8308个,处理65464人,给予21166人党纪政纪处分。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今年2月,中央纪委下发《关于公开曝光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的通知》,强化自我净化、自我监督。此后,中央纪委连续2次点名道姓通报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通报之具体,措辞之严厉,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问题越究越细,执纪越来越严。一时间,高档节礼变得“烫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应酬往来变得“冷清”,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社会风气明显改善。
【专家点评】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到现在这个阶段,“不敢”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如何防止“摆升学宴”进而“丢乌纱帽”?这就需要营造“不敢”的氛围。
“今年,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具有抓早、抓小、抓节点的特征。”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说,“抓早,体现在大量案件的查处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预警作用上;抓小,体现在案例通报内容的具体和详细上,很多顶风违纪者习以为常的细节都被抓了现行;抓节点,体现在一个一个关键节点抓好禁令的落实上,积小胜为大胜,这也是八项规定精神实施以来一直坚持的。”
通报曝光点名道姓,对顶风违纪者重处理,正风肃纪的力度和决心浇灭了心存侥幸者的幻想。杨伟东认为,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到现在这个阶段,“不敢”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从公车改革到整治会所歪风,从设定办公用房标准到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开会,这些制度开始逐步细化,可操作性更强。”杨伟东表示。
有了制度和规矩,执行就有了杠杠,检查就有了标准,行为就有了底线,群众监督就更明确了依据。狠抓作风,促进了对不正之风人人监督、人人喊打氛围的形成。群众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对顶风违纪者,手机拍照就上网,一搜全国都知道,群众和媒体的监督立竿见影。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下一步该怎么走?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让党员干部从心底里认同八项规定精神,认识到自身应有的行为规范和引领社会良好风气的责任,进而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的社会风气作斗争,在社会上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强舸建议,还要积极鼓励群众同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不良现象作斗争,畅通群众的举报途径,保护群众的举报行为。将党自上而下的监督和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将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
杨伟东认为,要在继续加大执纪力度、落实好已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花样翻新的“四风”新衣,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配套细则,从制度上加强防范和约束。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为抓作风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中国纪检监察报)